第六六九章 半导体的现状(2/4)

五八年,德州仪器的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五九年,诺伊斯在仙童公司突破了集成电路的平面制作工艺,两人并称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

德州仪器、仙童、Intel和AMD等大批芯片公司相继在五、六十年代成立,硅谷的雏形显露。

从五十年代开始,由苏联和民主德国提供技术援助,国家在京城酒仙桥地区建立了京城电子管厂、京城电机总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下辖七零六、七零七、七一八、七五一、七九七、七九八厂)、京城有线电厂(七三八厂)、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在沪海建立了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沪海元件五厂、沪海电子管厂和沪海无线电十四厂等企业。

六零年,成立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和冀省半导体研究所。

七零年,建成投产京城东光电工厂(八七八厂)和沪海无线电十九厂,形成中国芯片产业中的“两霸”

沪海和京城,成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南北两大基地,初步搭建了中国半导体工业的“研发+生产”体系,这套体系最初能够紧追美国,得益于黄昆、谢希德、王守武、高鼎三、吴锡九、林兰英和黄敞等一批从海外回到新中国的半导体人才,在这批老前辈的带领下,国内半导体行业保障了“两弹一星”等一批重大军事项目的电子和计算配套,为国内建立了一套横跨院所和高校的半导体人才培养体系。

七七年,总设计师邀请三十位科技界代表在任命大会堂召开座谈会,半导体学界灵魂人物王守武发言说,全国共有六百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其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只等于日本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一,一句话就把改开之前国家半导体产业的家底,概括八九不离十!

改革开放之后,打开国门的国人这才发现,美日的半导体产业已将国内远远的抛在身后,差距在十年以上,韩国和宝岛地区也在快速超过国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