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工坊步入正轨(1/4)

自从第一匹棉布织出来后,之后的速度就快了起来。

织棉布对于族里娘子们来说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对棉花的处理。

不过有了林婉婉提供的纺织工具,棉花去籽的难关也不存在了,搅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轧棉工效。

纺纱也有林婉婉拿出来的脚踏四锭纺车提高工效,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再对没有了。

再勤劳朴实的织女,其工作效率也比不上拥有先进工具的懒人。

林婉婉其实原本还考虑过要不要弄珍妮纺纱机,后来想想还是没弄。而且珍妮机也有缺点,纺出来的纱比较细,很容易断。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是另一时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机器,把人的双手从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但现在还不到这个时候,第一是鄮县的棉花总产量不高,第二是负责纺纱的人工很富余。

就让娘子们在工坊里多花一些时间,纺出更结实有韧劲的纱吧。既提高了质量,又能让娘子们多拿几天工钱,也没什么不好。

等以后棉花的产量上来了,族里的孩子们知识量也上来了,时机合适了,林婉婉直接考虑上卷轴纺纱机。用水力替代人力,既能克服珍妮纺纱机的缺陷,又节省了人力。

目前就还是先用手工慢慢来吧,手工也有手工无法替代的优点。

珍妮机纺出来的纱过细易断,卷轴机纺出来的纱又过粗不精致,而脚踏四锭纺车就没有这两个缺点,它的缺点是效率比前两者低很多,但现在林氏工坊还不到要追求效率的地步。

毕竟棉纱多、棉布多了,市场上供大于求,价格就要低了。而林婉婉想走的是高奢路线,赚大唐贵族的钱,贵精不贵多。

染色的工艺林婉婉现在也是边学边教,日子简直太充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