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语爱言(1/2)

——“连环伤人事件”

持续数年之久,案件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上百起,范围集中在东京的市中心,偶有少量案例分散在外。

虽然情况相似,但却毫无线索,且都算不上太严重。

这样的案子数年来一直是悬案,对于警方而言是个不大不小的耻辱,警视厅亦曾出动一部分警察,试图集中精力侦破,却一无所获,最终碍于警力浪费等问题,不得不仍将该案挂起不管。

警视厅的警力还需要负责处理更多常见的案件,没有办法在这种事情上投入精力,而受到警视厅的委托,接受转交过来的悬案的“仓”就没有那么多顾虑。

“仓”需要加急处理的,一般只有穷凶极恶的重大连环杀人魔的即时追捕,且由于外务官能赶到的距离原因,很少大老远跑去接手案件。

严重到需要让“仓”来尽快处理的杀人魔本就不是那么多。

平日里启动罔象女处理的,通常是前几年积压的悬案,也包括了如“连环伤人事件”这类没有线索的案件。

虽然“连环伤人”此前没有出现过死者,但根据性能的调整,罔象女也未必不能捕捉到一些线索。

何况即便没有罔象女,在井户端任职的人员也是刑侦领域的精英。

而既然“连环伤人”出现了疑似的第一名死者,那对聚首在罔象女的房间中,启动仪器进行调试的井户端而言,此案已预示着告破大半——至少不会再像迄今为止一样毫无线索。

“不过还真巧啊,这起案子上周才交到我们这里,前天的会议中刚交给本堂町去现场调查,这么快就出现了新的案情。”

“也没什么巧的,本来就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两年,类似的伤人行为发生的频率特别高,只不过有些情况实在太轻了,让人难以分辨。”

“警察厅送来的资料中有116例,但比这些伤势更轻、受害人都没有想到报案的情况也是有的。”

“算上‘不知道哪里跑出来个人,用裁纸刀划了一道拇指长的细缝’这种更像是性质恶劣的恶作剧的事情,总共可能有超过200例吧。”

“说真的,还真不怪警视厅,这都是什么没头没脑的事情啊……”

“犯人这么做,到底能有什么目的?”

“为什么一直以来都只造成轻微利刃伤口,事到如今竟出现了死者?”

“……说到底,这么多起案子,真的是同一名犯人做下的吗?”

“感觉更像是什么新型邪教的集体行为呢……如果是这种情况,其实就不由我们负责了,之后还得交出去。”

井端人员们一边互相交换着对于案件的看法,一边将启动的罔象女待机完毕。

“好了。”百贵室长吩咐道,“还没有收到思想粒子,在建立起井之前,一切都是无端猜测。节省注意力,放在稍后的正式分析中。”

“明白!”

本堂町小春抵达现场时,无关人员已经尽数离开,围观群众该看的都看了,散得三三两两。

死者的遗体也已运走,死者女友由警官随行,前往警视厅做笔录。

现场的公共卫生间外,只剩下警方人员与拉起的黄色封锁线。

留下来等候“仓”的外务分析官的,是在爆炸案中与本堂町有过一面之缘的高木警官。

例行确认过身份与手续,高木警官拉起封锁线,带外务官女警进入现场。

本堂町小春的目光不动声色地在四周环绕一圈,心中悄然松了口气,没有引起高木警官的注意。

——听到地点是新宿的购物广场,还以为会在这里遇到呢。

女警官走进被害者陈尸的隔间,取出黑色的手持仪器,对准隔间中用白条胶布贴出的亡者轮廓。

仪器屏幕上平静的画面轻微地波动起来。

外务官确认了状况——虽然比较微弱,但确实能够检测到,这种量已经足以供罔象女构建出井。

高木警官旁观着,好奇地提问:“这就是那个可以检测出……杀意……?的机器吗?”

虽然原则上来说,高木警官也在“仓”的相关人员外,需要对其遵守保密条款,但毕竟是警视厅的人员,并不需要遵守得那么严格。

“是的,这是‘稚产灵’。”

本堂町回答。

这种高端科技或许更应该配上一个带字母与编号的正式名称,但它的研发者显然不愿意花心思翻找编号,直接将神话中出现的词汇用以冠名。

以至于好好的一个科研型半官方组织,使用的仪器听起来颇为神棍。

“成功搜集到思想粒子了,我们这边会以自己的方式展开调查。”

本堂町向不熟悉的警视厅人员打着官腔,然而对方却是位心地实诚的警官。

高木警官发自内心地感叹:“感觉真厉害啊。”

外务分析官手持稚产灵,没怎么在意他的反应。

本堂町小春在现场的公厕中观察了一下,忽然踩着靠墙的洗手台爬了上去,攀着墙面上装饰性的凸起,勉强够到靠近天花板的气窗,向外探头。

高木警官连忙道:“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来看,那扇气窗可能是犯人的逃脱路径。”

——犯人将被害者刺死后,从气窗爬到了建筑物的外侧。

虽然气窗不是特别大,但也勉强能容纳体型中等偏瘦的成年男性通过,从气窗往外看,也的确能找到下方的外置风扇箱体有被踩踏过的崭新痕迹。

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外务分析官努力了一下,没办法在不伤及身上的职业装的情况下爬出去看,索性放弃了。

这逃跑路径不是那么难猜,但只看了一会儿就直接爬上去确认的举动,也着实是有点惊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