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蝉声 第二十一章 四夷僧院堪卧虎 三韩故事起柳花(2/3)

    元法僧皱着眉头,晃着脑袋,读着那一个个陌生,拗口的名字,实在是有些不耐烦。

    李神俊却摇了摇头,他用指节在杨洌这个名字上敲了几下,

    “杨洌,嗯,杨洌,难道是她?

    这个人我需要再仔细查一查。

    等有消息了,再来找你们商议。小龙王以为如何?”

    元法僧不知道是否被那一长串的名单扫了兴致,脸上堆满倦容,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只是礼节性地又和李神俊扯了几句,便拉着庆云告辞了。

    “大哥,你走这么急干甚么?”

    “别吵!别吵!

    让我背背,杨绍先,杨洌,柳心舞,无上僧……

    快,快走,等会儿我就忘了!”

    背这个干什么?

    平时还真看不出来,大哥竟然还有这一手绝活,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把整个名单背下来了?

    元法僧回到禅房,取了纸墨,也不拿笔,生怕在研墨上花费时间把那名单忘了。

    只见他挥舞墨条,十行俱下,转腕如飞,将心中所记誊写了一份,递给庆云校检。

    庆云拼命地回忆着眼前闪过的字符,估摸着和自己的印象里差不多,于是肯定地对着大哥点了点头。

    元法僧这才长吁了一口气。

    “大哥,你到底记这个干什么呀?”

    “你呀,难道忘了我们在这里不止一个任务吗?

    查太子同党你忘记了吗?

    和太子相勾结的外部势力,多半就落脚在四夷馆啊。

    有了这份名单岂不是方便许多?

    等二弟他们回来的时候,我们研究一下,应该先从谁着手盘查。

    这两件事情都是要办的,后山一时半会儿闯不上去,我们也不能光闲着啊。”

    庆云闻言,心下大为折服:

    哦,大哥到底是大哥,我刚刚怎么就没想到呢?

    祖暅之等人回来的时候,带来的消息并不算好,但也不能算太坏。

    华阳先生确实曾经来过这里,但此时已经入蜀。

    不过他和观中的綦毋道长约有要事,半个月之后,应该还会再回嵩山。

    元法僧听罢并没有着急,魏王下达的两个任务虽然紧要,但也无需争那十天半月。

    现在有了四夷馆的情报,那倒不如先换个方向。

    他取出了自李神俊处誊抄的清单,询问众人看法。

    众人一致认为,应该先去除那些和魏国绝对友好的,以及自身实力非常弱小的势力。

    于是,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个的被否决,最后只剩下高车,柔然,吐谷浑,南齐,四个国家。

    刘赢仔细看了看,说道,

    “本来柔然的嫌疑最大,可是在四夷馆中来自柔然的只有一名女子,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不如,把柔然也去掉?”

    瓠采亭闻言可不乐意了,“怎么,看不起女子啊?”

    她口中虽然满是怒意,可是手底却做了个划去的手势。

    刘赢知道四妹的脾气,忙好言相哄,这甲乙丙丁的选择题就这样去掉了一个备选项。

    “南齐似乎可能性也不大。

    我听说元恂原本的计划是逃亡平城,支持他的势力,多半还在北边。

    而且萧衍一行人的目的我们也知晓,他们如果还另报有结交太子的心思,绝对不会在今日才到嵩山,更不会带来那么多人手,摆那么大排场。”

    庆云的这段分析,似乎也很在理。

    众人耳语了片刻,最终一致认可。

    “那个什么浑,就是那个浑,我们拿它开刀!”

    殷色可其实对这些事情并没有兴趣,因而不希望这个无趣的会议拖得太长,于是便主动出击,推动大家速做决断。

    “不行,吐谷浑不行。”

    元法僧此时仿佛已经有了决断,

    “他们没有动机勾结太子。

    吐谷浑部落包括了三支鲜卑部落,慕容,秃发和段氏。

    慕容部落虽然在当地最强,但是秃发氏乃是拓跋旁支,慕容对他们一直十分忌惮。

    魏王的眼光长远,认为慕容氏是值得拉拢的势力,

    所以魏王力促慕容和段氏联姻,而鼓励秃发氏由羌地迁入山外山的藏地,在那里开辟一片新的疆域。

    山外山的闪婆国笃信佛法,并不好战,

    但是因为频繁受到来自嚈哒的异教势力威胁,对于同样崇佛尚法且能征善战的秃发部落很是欢迎。

    魏王目前的政策,对慕容氏非常有利,以太子的见识恐怕是给不出更佳的方案。

    哪怕他可以应允慕容羌入关,慕容羌也会担心秃发羌趁他们内迁的机会占领他们原本的地盘。

    所以,他们现在绝对不会做出对魏王不利的举动。”

    当时关外诸部,羌,氐,巴这些族群,都是因地域因生活方式区别的。

    在吐谷浑鲜卑海地区,定居于高海拔地区的牧羊部落被称为羌人,生活在谷地盆地的农耕部落被称为氐人。

    其中差别,对于殷色可这样的天然萌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不免纠结于元法僧的一番说辞。

    元法僧也只能大概地解释了一下窦宪击破匈奴后,数十部匈奴均改称鲜卑的历史,以及鲜卑名称的来历。

    匈奴也是多部落混成,祖庭昆仑的游牧汉时都称匈奴,

    因此以地域划分的羌人,东胡都曾归附入匈奴鲜卑,只是追随的盟主单于各有不同而已。

    而农耕定居的巴族氐族,则受到同为农耕文明的华夏族影响更大一些。

    殷色可似乎对听故事很感兴趣,还在不断追问。

    小龙王可是急了,还有正事等着讲呢,于是急忙搪塞道,

    “推古之事,我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远不及饱读诗书的魏王了解得详细。

    我听说魏王曾经和五弟论古,不如你去问他。

    那个,我们就先找这个大连翮祖亲近亲近,你们看怎样?”

    小龙王虽是随口这么一说,殷色可却来了劲,眼见众人对名单上留下的最后一个名字均无异议。

    殷色可便迫不及待地去缠庆云继续讲故事了。

    皆空堂为他们准备的两间禅房本就毗邻,共戴同一屋檐。

    殷色可此时毫无睡意,也不顾夜阑人稀,就把庆云拉在回廊栏畔聊天。

    庆云这肚皮里哪儿有多少故事?

    上次魏王讲的那些概念他还没消化完呢。

    再说,魏王只是点了一些名词概念,并没有用故事串起来。

    若是同样干巴巴地宣讲,着实也让庆云有些为难。

    不过庆云这小子机灵,脑子微微一转,就想起老祖宗留下的庆氏刺秦秘辛版来了。

    庆氏第一人称回忆录的版本比《国策》版细致精彩许多啊,

    此时娓娓道来,殷色可自然听得入迷。

    待讲到庆轲死,冯家灭,荑姬带孕亡命天涯,小妮子已然深深入戏,哭得如同泪人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哽咽着催庆云继续讲下去。

    还好后来高氏续的部分庆云也已经读完,就继续讲起高渐离引河迟伯,荑姬一路向东来到高氏封地渤海之畔。

    冯氏虽为河伯,其实从未见过海,

    对他们来说,黄河涛涛,奔流竟东已经是最壮阔的水文大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