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难道是思路错了?(1/2)

关于定陵的考古发掘,要追溯到一九五五年,当时高层来到十三陵郊游,陪同的有天都城副市首吴晗和文坛巨匠郭沫若。

大家聊起定陵的事情,越聊越起劲,特别是聊到地宫中埋藏的文物、古书时,更是有着深深的遗憾。

生平除了文学,就只有考古两大爱好的郭沫若,激动兴奋中,更是提出了考古定陵的请求。并且还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做好保护工作,确保对定陵考古的周全。

郭沫若带领考古团队,炸开定陵后,确实让无数陪葬万历皇帝,一同深埋地下的稀世珍宝,展现在了世人眼前。

然而由于这支考古队伍的专业素养不足,这个时期的技术条件有限,所有出土的文物,都在短时间内迅速氧化,失去了原有的精美,变得漆黑一片。

更令人痛心的是,因为开发时间的不当,境界措施做的不到位,使得考古发掘时,大批周围的村民涌入陵墓,造成了更大范围的破坏。

万历皇帝和宾妃皇后的棺木,被村民当做柴火烧毁,暴殄天物!

万历皇帝的龙袍,这本应该是重点考古研究的对象,可以通过对龙袍的考古研究,了解到万历皇帝时期,工艺艺术的一个巅峰。可惜却只能眼睁睁的任由其氧化,无法做出任何挽救的措施!

珍贵的文化典籍,氧化成为灰烬……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令人痛心不已的事情,还有很多。

文物是一个时代人民政治生活的集中体现、智慧的结晶。通过这些,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所在时代的人民生活状况、工艺技术的发达程度、以及文化的发展程度。

这也是文物的价值所在,它可以通过自身,完整的向后世反馈一个时代,但一旦遭到无法被恢复的破坏,文物就失去了这个属性。

定陵考古的重大失败,所造成的惨重损失,直到现在还是整个九州考古历史当中,一道永远无法被愈合的伤疤。

所幸的是,经过了定陵的考古失败,自此之后痛定思痛,考古就换了个角度。在不能确保考古发掘时,能够对古墓里的一切,做到完美保护之前,不允许进行考古发掘,等待技术成熟后,再进行。

据说郭沫若一生,最想要挖掘的两个帝陵有两个,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陵,和武则天与高宗合葬的乾陵。

始皇帝是谁?横扫六国、统一货币度量衡,一统文字、设丞相、创郡县,建立九州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自认为功劳盖过三皇五帝,历史上才有了皇帝这个尊谓。这样千古一帝的陵墓,意义之重大深远,可想而知。

作为九州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的恶女皇帝,武则天的知名度毋庸置疑。据说“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葬在其中,这可是被誉满九州的“天下第一行书”,乃九州书法巅峰之作,若是被按绝出来,必将震惊全世界。

只是郭沫若想要开发秦始皇陵和乾陵的请求,并未被同意,这才退而求其次之,选择了定陵。

也幸亏当时没被同意……

不然的话,对于九州考古研究的损失,就更重大了。

来到盛达觉杜家族祖宅后,王小涛直接开启了神眼天瞳的透视能力,现在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天亮又是在五点多钟。

想要在这差不多四个小时的时间内,找到盛达觉杜家族藏起来的宝藏,并且安全完整的全部带走,需要一定的时间。

时间紧迫,耽搁不得,根本没时间,留给王小涛去凭借自己得到神眼天瞳的传承后,所历练的眼力劲和经验去寻找。

从老村长家红薯窖里面得到的三件宝贝,还有从收破烂那里得到的铜盆,四件东西里面虽然三件都锈迹斑斑,但是这并不影响品相完整度,只要用方法祛除铜锈,就可恢复。

再加上还有一件保存完整的瓷奔马,然后这四件还都是放到九州,都能够被列入一级乙等级别的国宝文物,所蕴含的那种可以转化为神眼能量的乳白色雾气,浓郁程度不言而喻。

全部吸收了之后,王小涛双目神眼天瞳所蕴含的能量,虽然距离恢复如初还相差甚远,但却能够支撑使用上一段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