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捕捉蟊贼(二)(1/2)

马大爷气疯了,再怎么说张小波也是一名出色的党员辅警,儿子这样当面诋毁警务人员,确实蛮不讲理。

张小波倒是一脸从容,丝毫没有动怒。

马大爷手中拿着小偷丢下的电动车牌照。张小波心中笃定,这帮蟊贼一定是“老手”。他们一定是盗窃后第一时间先卸下牌照,然后将车辆停放在隐蔽的地方,再伺机转卖脱手。

显然,这起连环盗窃案凭张小波一己之力困难重重,以往都得由分局刑侦大队打盗抢骗专班立即联合便衣大队、派出所、网监大队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才行。

可眼下年关,局里的案件积压了不少,公安干警一个当三个用,辅警支队大多也都派出去铲雪、维护交通秩序了。局里头本来就警力不足,张小波自然不好意思再请求支援。

至于宏发小区居民投诉,宏发社区警务室经常没人一事。先前局里曾经是安排过几个年轻辅警驻扎在那边的。

社区警务室的工作是相当枯燥且繁琐,居民有事就往这里跑。大到打架斗殴、抢劫盗窃,小到张三家的孩子打了李四家的孩子、谁家的阳台上晾晒的衣服没拧干,水滴到了楼下的被单上而引发的争吵......

社区警务室不仅事务繁忙,环境也不好,连个空调都没有,冬冷夏热,蚊虫无数。先前那几个年轻辅警,事情解决不了,又被居民纠缠着不放,自信心受到打击,身体扛不住,临阵脱逃的、辞职不干的居多。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辅警薪资待遇不高,所谓:钱多、事少、离家近。一样没沾边。

眼下到了年底,警务人员、辅警人员诸事繁多,一时间宏发社区警务室就空着了。

等人散开后,张小波打电话请物业维修了小区内所有的监控。

随后,他打给了师傅卢远明,说明了宏发小区这边的盗窃案具体情况。

卢远明意识到此次盗窃案的严重性,立刻向潘局反馈。潘局要求张小波留守在宏发小区,尽早逮捕蟊贼,越快越好,避免引起民愤。要求卢远明全力配合,因为张小波作为一名辅警是没有执法权的。

人散开后,张小波来到宏发小区传达室。果不其然,这里只有一位老保安,仅此一位。

张小波没有过多的询问老人的个人情况,只见老保安衣食起居都在这间简陋、狭小的传达室内。

据老保安介绍到:“宏发小区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建立的,这座小区经过岁月的洗礼,到处都是老旧的痕迹。这小区以前是没有物业、没有安保、没有卫生管理的,21世纪初才被私人承包。物业费极低,安保人员就是传达室这位老大爷,卫生管理1人。

物业收费和服务成正比,一年就三百元,但按时缴纳物业费的居民并不多。传达室的老大爷每年收费之际,挨家挨户的敲门收费,有的人催促几次便缴了费用,有些人发一只烟给老大爷,或者给个三瓜儿两枣儿就打发了老大爷。

收了东西不代表不再过来催缴物业费,老保安隔三差五还是会上门收物业费的。这几年小区内车辆逐渐增多,小区大门口这才装了防止外人进入的电子杆。老保安这才免去了收物业费的活,专心的看守大门。

张小波在传达室待了一天,观察小区内监控和来往车辆以及行人。老保安一天也没闲着,传达室、大门口,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

张小波打心眼儿佩服这位老保安的爱岗敬业,但老保安对监控注意力远远不如对门外车辆进出的防范意识强。据老保安自己说,眼睛不能常盯着屏幕看,看多了眼睛会酸,会影响他眼前的工作。

可能蟊贼就是钻了这个空子!张小波心想,便不再将注意力放在传达室外面,一门心思盯着监控仔细侦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