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六十八章 见张飞(2/5)

按说你一个人有2500斤粮食的话,一个壮劳力一天要吃到三斤粮食。

一年下来,自然是温饱无虞,还能剩下1000多斤,能够有所积累,置办家业。

然而一旦结婚生子,那就迅速不够吃了。

而且这还只是粗略的计算,还有其他各种支出。

种地也是要成本的。

农具会磨损,种子要购买,肥料也要购买,是农家肥。

汉代,农家肥就成为肥料的主要来源。

《氾胜之书》中即有记载利用人粪,家畜粪肥等制作有机肥,这些处理过后的动物粪便,无臭无味,光泽黑润富有肥力,微生物活性大,可疏松土壤,提高产量。

这些肥料都要花钱买,才能有高产量,不然的话,就要休耕。

而且日常生活,还要购买盐这种必要品,还有其他衣服之类。

万一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病,都要花钱。

所以说20亩地,细算下来,风调雨顺,还能维持温饱。

一旦有事,就要辛苦度日。

如果你没有土地,只能租地生活。

租子善者为5成,普遍为六成。

为啥这样高?

因为人口太多,租种的人多。

这是卷起来的。

甚至极端者有8到9成者,基本上就是啥也剩不下,好处就是赋税什么的,也是主家负担。

也就是给人白白打工,自己只得点粮食湖口。

可以说是卷到极致。

当然这是清末民国的景象,三国之时,还没有卷到这个地方。

毕竟还有很多山地可以去开垦。

逃入深山开垦者,比比皆是。

比如张燕就是靠着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开垦,才开创了黑山军。

若是租种土地,想要吃粮食就难了,只能吃糠咽菜。

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穿上一件新衣服。

什么是耗材?这才是纯粹的耗材。

现实社会的耗材,根本就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闻人升整理完自己记忆之后,就带着锄头回家。

他自然知道干这些活是没用的。

这就是眼界。

回到家里之后,看到坐在屋檐下休息的父亲。

长吁短谈。

“这天,何时才能下雨啊?”

“大丈夫在世,当提三尺剑,何故效小儿状叹息?”

这话当然不是闻人升说的,而是小幻在抢答。

“老三,你,你从哪儿学的这话?”好在赵父也听不明白这种文言文的说法,或者说半懂不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