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先天元阴(2/4)

“单一的儒家之道是不可能在治国治民上有所作为的,那几人倒颇为英才,想来它日,不会辜负你之教导,秦廷之内,当可大展所学。”

《招贤令》已经悬挂在正礼之厅多日,兴趣而下,前来的儒家弟子也不少,然,历经自己筛选,仅仅挑了十个人罢了,就是这十个人,也有三位是荀况坐下的弟子。

张苍是第一个,陆贾算是第二个,陈嚣为第三个,三人中,张苍相对博学,陆贾于行人署之事颇有独到见解,陈嚣则是对诸般礼仪、内圣外王初解颇有见地。

其余七位儒家弟子在各方面也都非凡,否则,自己也不会亲自为他们写就简书,十个人虽不多,却是一个榜样,却是儒家的先行者。

“儒家是教导弟子的地方,如何抉择全在他们自身。荀况不以干涉。”

有教而无类,因材而施教,此儒家为当世显学的一大核心,看着身侧的张苍等人,荀况点点头,自己教导出来的弟子,自己心中有数。

比起祖师孔丘与孟轲一脉的道理,自己所学更多包容儒家、法家、道家等为一体,比起单一的儒家所学,却为君王所喜多矣。

“如今,伏念新任掌门,想来荀夫子接下来也不会轻易出小圣贤庄了。”

公都子临死之前,将儒家其余两位掌家罢黜,彻底将儒家上下的大权收拢在伏念手中,再有着荀况助力,儒家诸人均沉浮。

然则,若是荀况不在,今日的情况或许非如此。

“若然师兄尚在,荀况当闭关清修也。”

此责任本是师兄的,缘由临淄之事,儒家遭劫,否则,焉得如此?

“哈哈哈,荀夫子这是在埋怨于我也。”

单手负立身侧,不远处,以伏念为首的诸多儒家弟子,仍旧在规矩无比的下葬公都子,道分阴阳,公都子的离去,对儒家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或许这就是道家所言虚冥深处的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