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执教北大】(2/4)

……

不过,《万历十五年》这部书还是有些缺憾的。

一是黄仁宇的资料未必齐全,而且他本身也并非历史系出身。他在大学学得是机电系,之后又投笔从戎,三十二岁才开始攻读历史,而且还是在美國学习中國史,自然难免走偏。

因此他的史料处理极不严谨,对他有利的便用,无利的便弃,甚至还有歪曲、篡改的迹象,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失之于偏颇、片面,作为学术著作差强人意,也因此遭受了一定的非议。

项南比黄仁宇更了解明朝,也更了解朝堂政治的博弈,因此他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完全修正了黄仁宇版《万历十五年》的错误,而且在遣词造句、文风修饰上也更符合民國时期读者口味。

因此可以说,《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虽然原著是黄仁宇,但项南基本是重写一遍的。

这本书推出之后,同样赢得了学界的关注。

其实研究明史的学者很多,研究的深刻程度,相比《万历十五年》更深。

但这本书之所以还会引起关注,主要就是它独特的大历史观,拓新了学界看待历史、观察社会的眼光,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新的工具,开创了史学研究的先河。

所以,项南凭借这一创举,一举成为学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清华、北大、燕大、复旦、东大等诸多名校,都因此向他递来橄榄枝,希望他能够去讲学,去担任教授之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