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可怕的导师,我们连六十岁老人都不如啊!(1/3)

上山,下山,再爬到山顶。不知道转过几个弯,一片村落,果然出现在沈乐面前:

蜿蜒的石板路,在青瓦白墙间延伸出去,石板路边缘还能听见潺潺的水声。

道路两侧,一座座低矮的民居紧紧相挨,从边上走过,一伸手就能碰到屋顶肆意生长的青草。

洁白的墙体已经满是斑驳,门前台阶上,青苔斑驳,脚印稀疏。

……氛围倒是很好。这样一个村落,如果开发出来,作为旅游民宿,想必会有很多人愿意来玩吧?

当然,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民宅氛围虽然不错,论保护价值,却是远远不够格。沈乐继续往前,半圆形水池对面,一座大宅,安静矗立:

这座大宅,显然是村落的中心,房高墙厚,踮起脚尖也碰不到墙头的瓦片。两扇大门上油漆已经剥落,还能依稀看见朱红——

朱漆,这家的主人,曾经是做官的人家吧?而且品级还不低,不然绝不敢用朱门……

沈乐还在观察门头的结构,导师已经一马当先,跨过门槛。沈乐伸手虚扶了导师一把,赶紧跟上,就听导师笑道:

“小沈,考你一下,这个正堂最大的建筑特点是什么?”

随堂考试?

沈乐赶紧打起精神。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很有把握地回答:

“这個正堂的前槽采用减柱法,就是用一根粗大的阑额,横跨明间、次间、稍间,让室内空间显得相当开阔。

这种建筑手法,是明代浙西南地区建筑的特色,相当典型。”

导师轻轻点头,嘴角含笑,却不说话,大有“看你小子还能看出点什么”的考教味道。

沈乐定定神,回忆着师兄只言片语的提示,对照眼前建筑,接着往下说:

“还有,正堂的半圆形拱瓣卷杀,以及斗底皿板形式的做法,又有很明显的闽地特色。老师,您真是找到了一个好地方啊!”

这栋古建筑,以及古建筑的修复,可以写一篇很大的好文章的!

扩充一下,甚至可以给某个师弟,发一篇毕业论文了!

“不错不错!”

导师终于满意了,轻轻拍一下沈乐的胳膊:

“毕业了本事没丢下。来,干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