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4章私货的碰撞(2/5)

郑玄注解此节的时候,也有参考一些他人的注解,比如说是贾谊对于这句话的注解,再加上郑玄本身也是半个『士大夫』,他既享有一些『士大夫』的特权,但是又对于更高更腐败的那些『士大夫』表示痛恨和不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郑玄对于『刑不上大夫』做出先前的那种注解,自然就是可以理解了。

但是……

多少学过一些文学的,不包括杠精,大体上都能知道『联系上下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理解的前提条件。

所以么,《礼记》这段原文,其实只是记载具体的乘车的礼仪。

因为根据上下文来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实应该分为两句话,逗号应改成句号。这是两句话,不是用来并列在一起作为对照的,也就是说『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这是连贯在一起的,讲的是一般的乘车礼仪。

在周朝的时候,乘车的都是『士』以上级别的,所以两车相遇的时候,要相互表示敬意。

也就是『礼』。

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要扶着车前横木,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就要下车行礼。这就是『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

对不对?

这才是原本的意思。

很周朝的意思。

至于庶人么,呵呵,庶人有毛车啊,庶人就是泥腿子,自然也没有这套行头,所以就不必遵守这一套礼仪模式,故称之为『礼不下庶人』。就像是某些公司内部规定,下级见到上级要靠边停下行礼,上司点头直接走过,但是公司内部的礼仪能拿到公司外面去用,让公司外的人也跟着做么?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则是完整的一句话。依旧是在讲行车礼仪,表示对于违反乘车礼仪的处罚。如果级别是比较高的大夫,国君就不能简单的用刑罚进行羞辱,同时国君也不能带着行刑者在身边,以此来恐吓下级要行礼。

因为上古周朝,春秋之初的时候,『君』的权柄并不是很大,甚至有时候还不如『士大夫』,特别是新君……

就像是公司里面的新经理也不能将HR挂在裤腰带上,逼迫老员工见面就要恭敬行礼,否则就闹着要将老员工开除,要责罚罢?

至于后面的『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也依旧是在讲行车礼仪,是特殊的车辆情况下乘车礼仪的变通方法。

因此很显然的就可以知晓,礼记当中,从头到尾都没有所谓的『阶级压迫』,或是『阶级特权』,这一段话也只不过是在说坐车的礼仪罢了,这也符合《礼记》本身的定位,它就是在讲周朝的礼仪规范而已……

结果后人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混合成一句话,割裂了《礼记》中具体乘车礼仪的语境,认为『礼不下庶人』就是指对百姓无礼,『刑不上大夫』就是指贵族可以无法无天。这就好像指着『小学生守则』喊冤,说这是对于小学生的阶级压迫,纵容成年人的阶级特权一样。

因此现在可以说,郑玄的注解有问题。

同样的,斐潜的注解也一样有问题。

在加上《礼记》原本的意思,这就有了三个方面的解释……

看着,想着,郑玄的脑袋就更疼了。

这就是君王太聪明的麻烦,不好糊弄啊!要是个不懂的经书的二傻子,不是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算是明知道不对,但是屁都放不出一个来!

经文是正常的,而注解则是暗藏私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