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第三十六~四十二章回顾(2/2)

三件事。

第一件事,因墨水而产生的对恋爱的讨论。

不考虑章节起始那部分两位主角之间的对话,在本章节中,从侧面描写了两位主角之间的关系。

这一章里提到了奉献位、偶然性,这些概念不是书中特有的设定,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但不一定是原词。

在第十三章的总结里提到了“爱慕观”,那什么是爱慕观?简单来说,就是对“爱慕”的观点、看法,“奉献位”“偶然性”正是主角的爱慕观的一部分体现。

慕正光认为他给徐萦则的不如徐萦则给他的多,事实是否如此?在已有的章节中,综合数算一下。太便宜的东西就不算入了,比如说普通墨水、零食。

慕正光给了徐萦则金粉墨水、金步摇、银钥匙。

银钥匙可以算,也可以不算,因为银钥匙的来源比较特殊。但是金粉墨水是一定要算的,这东西不便宜。卢浩拿金粉墨水来偿还人情,他在墨水里加的是黄金粉末。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仅有一次聚餐,那这次聚餐是不算入总数的。比如,文中明确写了建模大赛初赛期间,慕正光请徐萦则吃饭,这顿饭就不算入。

徐萦则给了慕正光衣服、聚餐时的食物、强化方式、被封印的力量。慕正光也给了被封印的力量,但是,封印有先后之分,先封印的视为付出,后封印的视为收获。慕正光在她家吃饭远远不止一次,这些饭钱肯定是要算的。不过,买电影票的事只有一次,不算入。

从价格上看,是慕正光给的更多。从渐近线的角度来看,也是慕正光给的更多。从疗伤和比赛的角度看,还是慕正光给的多。如果慕正光不帮忙,徐萦则就会因为沉睡而进不了决赛。

那么,从哪个角度看,徐萦则给的更多呢?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徐萦则更用心。在处理诸多琐事上、在面对时代变局上,徐萦则付出的更多,比如,强化方式、被封印的力量。

以慕正光的性格和能力,剧情发展到这里,他不至于踩坑,但剧情再往后发展,没有徐萦则的提醒,他踩坑是迟早的事。

第二十一章里写到“人的命运像是写好的书、倒放的电影”。这一章里再次提到了这句话。

接下来再分析“偶然性”。文中的“偶然性”是带引号的,不能看它的字面意思,要看它的相反意思。加了引号,其实是指必然性。文中还有一个词,天经地义。这个词也加引号了。

扯的有点远,倒回正题,第二件事,关于力量强化的讨论。

说这件事之前,先说说卢浩对力量的看法:卢浩认为力量可以改变命运。

参与讨论的只有慕正光和卢浩,但是张素天也听到了他们的情报。慕正光提出的强化方式,虽然有效,但是没有证据。或者是,慕正光没有把证据告诉卢浩,他没有义务把徐萦则的私事说给卢浩听。

第三件事,慕正光对渐近线成因的猜测。

渐近线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暗”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心”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是“心”太不具体,不易衡量。在这一章里,慕正光开始缩小“心”的范围了。到下一章有更准确的叙述。

————————————

第四十一章《通往心愿的道路》

第一件事,慕正光把想法写在纸上。

具体分析纸条上的内容。

一、缩小“心”的范围,从“心”中分出两个与渐近线有关的因素,心思和心愿。

二、慕正光的预感:实现愿望,力量强化。

三、有关因素的作用:“暗”根据每个人的心思、特质、本质赋予人们渐近线,根据每个人的愿望书写力的强弱和渐近率的大小。

四、“暗”的倾向。如果“暗”足够真诚,被选中的愿望,大概就是长久停留在人们心中的那个愿望。

五、对渐近线的重新命名:心愿渐近线。渐近线与心相连,它是帮助人实现心愿的,它是通往结果的中间过程和必经之路。

徐萦则凭借直觉和创意找到强化方式,慕正光在此基础上探究渐近线的本质。

第二件事,两位主角的闲聊。

两人的愿望是一样的,他们同时得到力量,是命运认可的同一类人。

这再次证实,在“暗”降临之前,两人的关系就已经很近了。渐近线的产生只是加快了进度,为两人的相聚提供了物质保障和力量保障。

第三件事,慕正光的强化,辅助变量增加5%。

关键词,“辅助变量”。慕正光对这个词的阐述很长,简化一下:辅助变量改变,特质不变,反过来说也成立。

辅助变量增加意味着什么在本章里没写,但是在下一章里写到了郭祺玮的强化结果。

第四件事,卢浩的强化。

卢浩的强化在本章中没有明确写出,但是在下一章里提到了张素天的强化。

到目前为止,作者都没敢用旁白直接写出“暗”和心的关系。按照作者的计划,这部分内容到第二卷才会细写。从主角的角度看,他们离真相还有一段距离,能告知他们真相的人,下一卷才出现。不过,每卷七十章,第一卷已经过半了。

————————————

第四十二章《童颜永驻的光华》

第一件事,张素天的强化。

一阶渐近率从504天降到了378天,加快了126天。效果显著,能让人跨阶,但是过不了过渡。

这种强化方式能让一个弱小的普通人变为一个强大的普通人,从占比%飞跃到占比%。

在本章里写到了现代者的占比,%。

汇总一下,中古者,1/96674(有时也说十万分之一)。近古者,1/4300。过渡,0。近代者,%(千分之四)。现代者,%。当代者,%。

这几个比例加起来是%,还剩下1/2000000。这1/2000000是不是上古者的占比?数量级是对的,但是数值相差较大,因为前面那些数都是四舍五入之后的。

第二件事,研究院对积量变数的运用(研究院说的积量变数就是慕正光定义的辅助变量)。

具体细节在此不做总结。但是郭祺玮的例子值得拿出来说一说,这个例子是用来阐述甚至是代替设定的。

关于积量变数的设定,可以完全忽略不看,只要记得郭祺玮的圆月的变化,就足够理解本书中“积量变数”的含义了。

变数为0%,圆月平均密度/cm³。

文中有一个数比较特殊,,这个数约等于e的2π次方的1/10。

圆月密度增加的百分比也和e的次方有关。

变数为%,圆月平均密度为/cm³。

积量变数接近加满,圆月的密度增加了71%。

此外就是,两个球质量不相等,但公转动能相等(文中并未提到自转动能),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小球的公转速度是大球的2倍。

从这件事里能略微看出研究院的作风,或者说院长的作风。院长的权势和能力非同一般,但他的手段比较温和。

第三件事,慕正光收到两个好消息。徐萦则的消息,辅助变量强化到5%。这里说一下徐萦则的结论:“暗”选择愿望,观点决定能力,愿望可以和观点重叠。

慕正光把心愿和心思分开,徐萦则认为两者可以重叠。

卢浩的消息,渐近率降低。

第四件事,慕正光和徐萦则的度假时光。

第五件事,这件事终于和标题有关了,“童颜永驻的光华”。

本章里的“童颜永驻”和字面意思有区别,两人的身躯不成长、不衰老,听起来很美好,但这件事对慕正光有害。徐萦则能想到这一点,由此可见,她真的在想事,而且在想很多事。

慕正光对此事后知后觉,徐萦则提醒他,他也没在第一时间想起来为什么童颜永驻有害,从这里能看出,童颜永驻有害,但害处不大。

徐萦则的那段心理描写也是重点。她不把比赛的事放在心上,但她会担心慕正光是否受伤。在她眼中,“童颜永驻”也是一种伤。

第六件事,也就是最后一段,“两人又一次验证了辅助变量的妙处”,在谁身上验证的?在徐萦则堂姐身上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