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妄议朝政(2/3)

又遇上了杨宪的门生在天牢中与太子整日厮混在一起的事。

雪上加霜啊!

刘基心里那叫一个苦,就像哑巴吃了黄连。

如果这个叫做杨炎的门生和太子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那自己就别说告老还乡了,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一回事。

朱元璋并没有理会身旁暗自忐忑的刘基,而是竖起了耳朵倾听旁边牢房内的动静。

只听墙那侧传来一声赞叹:

“好酒!”

杨炎一口酒下肚,不禁感慨这黄子顺果然有些手段,在这天牢之中,竟每天都能搞到好酒好菜。

“呵呵,家父还算有几分薄面,先生若喜欢,我以后每天都给您送来。”朱标笑呵呵的回道。

墙那头的朱元璋听了这话,不由得眉头一皱。

先生?

这个称呼在这个年代可不一般,不仅是尊称,而且是相当于老师的意思。

朱元璋因为是穷苦出身,年少时候不得读书,但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在有条件之后,他凭着对知识的渴求,勤学好问,跟李善长和刘基等人学习了很多东西,用了极大的毅力和功法,这才将年少时候缺失的学识补救了回来。

所以,他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工作。

特别是太子朱标。

朱元璋专门安排了翰林院的大学士,学识渊博的大儒宋濂教导朱标。

宋濂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将朱标教导得知书达理,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而且不骄不躁,虚心求学。

可是……

太子怎么来监牢中反省一趟,还认了一个老师了?

而且还是一个秋后问斩的犯人!

犯人也就算了,那人还是杨宪的门生,按年纪来说,应该和太子相差无几。

他到底给标儿灌了什么迷魂汤,让标儿不仅好酒好菜的招待他,还管他叫先生?

朱元璋面沉如水,下意识的微微眯了眯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