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种子与蔬菜(2/2)

“术业有专攻,能招一批豆苗技术员已经很不易,我去哪再找种蘑菇的。”

余阳找个椅子坐下,“还有啥建议?”

“种韭黄……种下韭菜,让苗见光,叫韭菜;不见光,叫韭黄;见光后开花,花茎叫韭苔;如果单纯种韭黄,只要控制好,咱至少可以收5~6茬。”

店老板说完,继续道:“蒜黄也是一个道理。”

余阳点点头,“我刚刚在集市上逛了逛,有卖韭黄、蒜黄的,全都五六毛一斤,倒也赚钱,但还是比不上豆苗。”

“那是肯定了,韭黄、蒜黄不用见光。

如果想做这方面买卖,下点劲,挖个地窖,或者找个山洞、地洞,甚至以前打仗留下的防空洞,撒上种子,或栽上苗,只要不出现啥病害,基本都能收获一批。

当然,知道这些,又敢干的人,据我所知很少,至少咱们平东县,没人干,包括京城那边,也就三四家。”

余阳肯定知道韭黄、蒜黄,并且没少吃,“还有啥建议?”

“我的专业水平有限,否则不会待在乡里,早就出去经商了。”

“好好想想。”

“生姜?”

“倒也赚钱,继续。”

“咱砖窑有窑洞,并非全都见不到阳光,不如种点芫荽(yansui,香菜)?”

“两毛钱一大捆,赚不到多少钱。”

“葱?”

“来点稀罕的,最好反季、没人卖,这样才能赚大钱。”

“您这是为难我啊……哎,莴笋!”

“不需要光吗?”

“您没听过‘雨后春笋’吗?无需强光,也能长出一批。”

“倒也是,就是不知道赚不赚钱。”

“如果能种出莴笋,应该还能种出莴苣,两者有些差别,口味也不一样,麻烦的是,咱们需要实验。”

余阳倒不怕实验,到时候建造一块改良型农田,再安排五个哥哥,让生长速度达到上限,然后不停的鼓捣就是。

其刚准备继续,把店老板的才能压榨干净,二哥手里的大哥大响了。

二哥先接,“这里是三元农业办公室,找谁?”

里面传来六叔的声音,“我是老六,三元在吗?给他说声,县纸箱厂厂长来了,还带了许多包装。”

“知道了。”

前段时间去县城扫雪,顺便到饼干厂、纸箱厂寻找包装。

纸箱厂厂长为了拿订单,打算给自家设计一种防潮、保鲜、承重的大号包装,并约定试制100套,送货上门。

没想到对方亲自来了。

“这样吧,你在好好想想,还有什么,列个表,如果对我有帮助,以后你就是三元农业公司的种子经理,开工资,也可以继续经营这个店面。”

“那感情好,只要您开工资,我开不开店都无所谓。”店老板可是知道余家村的那帮子,工资有多高。

技术员每个月一千五(原本1000,六叔给涨到1500)。

女工收割一天豆苗,能到手三十多。

男工搬运装车,一天也能拿三四十。

做生意的更是个个都赚。

余阳不再多说,绕过街里的集市,来到外围,找辆停在路边的三轮车,再拦下一辆差不多的三轮车,借人家摇把一用。

随后摇开路边的三轮车,吭吭吭的直奔小洋楼。

稍许。

把三轮开进院子,低头便看到摆了一地的包装箱。

有大有小。

大的酷似冰柜箱子,小的犹如手提箱。

可惜大的无法承重,小的又装太少,似乎全都不适合装豆苗。

余阳想到这,瞅着酷似手提箱的盒子,心中一动,忽然想起大礼包。

其实砖窑能种的东西挺多,只是自家想赚更多,也就找不到合适的蔬菜。

如果全都种一点,再每样拿出来一丢丢,组合成‘火锅大礼包’、‘养生大礼包’、‘新年全家福’……

最好再搞个噱头:出口俄罗斯!

等到年底,岂能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