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归乡(2/3)

……

次日上午。

副乡长和招商办主任,终于平安回来了。

也为此次招商引资画上了句号。

中午。

庆功宴设在拐角楼饭店。

拐角楼源于省道的拐角。

而这个拐角,又起源于平东湖。

当初规划省道的时候,上级打算贯穿东山省的腹部。

但路线抵达平东县,再向西延伸,遇到了平东湖。

平东湖是黄河的蓄水湖,总面积远超传说中的八百里水泊,达到了1200多里。

省道走到这里,造不了跨湖大桥,只能沿着湖泊南岸,从水泊梁县绕过来,然后继续向西,整体犹如一个倒写的‘几’字。

于是就有了这个拐角。

也因此,坐在拐角楼二层,可以看到微波荡漾的平东湖。

可惜湖里的水,会伴随黄河的水流量,或多,或少。

多的时候,比如今年中旬爆发大洪水,完全淹没了十里营。

少的时候,比如五年前的那场大旱,十里营的面积足足翻了五倍,多了上万亩水田,从而导致十里营跟东边的小湖镇,因为抢水田,打了一仗。

当前的十里营管理层,就是事后上任的。

毕竟那不是打架。

“小余,来,走一杯!”招商办主任乐得找不到北,脸上笑容经久不散。

“应该的,应该的,是领导带队有方。”

“这话说的……下午我就去县城,帮你搞定三元农业的手续。”

“谢谢领导!”

招商成功,自然要去平东县汇报成绩。

有了成绩,再提要求,上级哪有不允的道理。

所以,宾主尽欢。

包括前往另一个地区招商的乡书记,也打来电话。

“干得漂亮!”

……

饭后。

余阳去了趟十里营粮所。

玻璃厂被安置在东南角,坐拥五十间房,等乡里搞定手续,这里就是玻璃厂的厂址。

同时乡里丢给玻璃厂几个不大不小的订单,全是玻璃杯。

自家壮汉则被安置在粮所东侧,坐拥一百间房,距离小洋楼约五百米,翻墙出来估计不到三百米。

而塑料厂由于没有豆苗包装盒的模具,丢掉聊市和东山府的订单以后,生产泡面盒和快餐盒,又很难卖出去。

设备被暂时拉到农机站做养护。

等模具到货,再搬迁到余家村停车场,随便找几间房子恢复生产。

其实,两个厂子的职工,绝大多数不愿留在穷困潦倒的十里营。

但回去意味着下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余阳了解完情况,返回小洋楼。

尚未迈入院子,抬头便看到自家德高望重的老支书,爱不释手的摸着AMG虎头奔的圈叉标志。

“这车好,这车有劲。”

“您知道这是啥车吗?”

“肯定知道。”老支书指了指远处,酷似斯太尔的‘北奔重卡’,“你看,车标一模一样,奔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