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2/5)

“结合此间种种,末将推断:一旦出了昌邑,又果真被刘濞预先设下的十数万兵马伏击,那我部最好的结果,也是再也无法重归昌邑,只能被叛军追逐于平原,最终无奈的逃入睢阳。”

“最差的结果,则是先被设伏重创,之后又被追杀旬月,以至于全军覆没……”

···

“所以,末将认为:我部应该坚守昌邑不出,让刘濞的谋算落空。”

“自睢阳最长的东城墙强攻,刘濞尚且不能攻破睢阳,改自北墙攻城——又是假强攻、实佯攻,叛军自更无法攻入睢阳。”

“且相较于先前,只需要防备侧翼的我部——改攻睢阳北墙之后,刘濞的叛军,就要防备身后的我部。”

“这样的压力下,叛军将士心神不宁,将官惴惴不安,很快就会军心士气低迷。”

“正如太尉平日里所提点:真正让敌兵胆寒的,并非正在向自己飞来的箭矢,而是已经瞄准自己,却迟迟没有射出的箭羽。”

“同样的道理:真正让刘濞如芒在背的,不是从昌邑开出,即将自背后偷袭叛军的我部,而是稳扎昌邑,又不知何时会背袭叛军的我部……”

啪,啪,啪;

饶是竭力压抑着心中的欣赏,在听闻程不识这番有理有据的推断之后,周亚夫也终是再也按捺不住,为程不识鼓起掌来。

左右已经破了功,便也满带着赞赏看向程不识,又连连点头不止。

想起前几日,自昌邑私自出走的骁骑都尉李广,周亚夫又再问道:“那若是换做李骁骑,又会如何抉择呢?”

听闻这一问,程不识也总算是没有再露出那副‘别急,我要认真想想’的架势;

只象征性一沉吟,便似笑非笑道:“李骁骑自持勇武,麾下又俱为百战精兵,自当会选择一力降十会。”

“——将计就计,引兵背袭吴楚叛军,以图一举击溃叛军主力。”

“但最终战果如何,就要看吴王刘濞准备是否充分,能否阻挡李骁骑这员虎将了……”

程不识说的很隐晦;

哪怕是李广不在,也还是给这位同级别的新生代将官留足了体面。

但凡是了解李广的人,也都不难从程不识这番话里,提取出藏在话底的深意。

——捡好听的说,是自持勇武,麾下又都是百战精兵;

说难定点,就是自视甚高,不把叛军放在眼里!

那日不就是?

区区三百兵马,就敢冲进吴楚十数万大军之中,愣是从外向内杀进了吴楚叛军在睢阳设下的封锁圈!

但程不识念在年纪相仿、地位齐平,给李广留些体面,周亚夫却不会这么好心。

真要说起来,周亚夫这张嘴,可是尽得乃父:绛武侯周勃真传——主打一个‘我说话直,你别往心里去’。

“李骁骑,与其说是将,倒不如说是个兵。”

“——一个十分骁勇,能让每一个将军都向往不已,恨不能据为己有的先锋悍卒!”

“但作为将官,无论是战阵、谋略,亦或是临敌应变,李骁骑,都完全没有一个将军的样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