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服从命令,才是武人的天职!(2/5)

刘荣知道,李广真正想要说出口的话,还没有吐露哪怕半字。

方才这一番言语,不过是餐前的开胃甜点……

“公子知道那三千良家子中,幸存下的四百人,如今都在何处吗?”

果不其然,只片刻之后,李广便稍侧过身,露出那张被夕阳照耀着的侧脸,满目沉痛的回身望向刘荣。

待刘荣默然一摇头,李广才缓缓抬起手,指向城墙外。

“陇右三千壮士,于当年那一战幸存四百;”

“及至今年,仅存的三百人,又都被我充做家丁亲军,带来了昌邑。”

“——这三百人当中,此刻有二百九十三人,都躺在睢阳城外。”

“——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却连尸首都未必会被收敛。”

···

“其余七人,俱为百战精骑,却有四人伤重不治,二人伤残;”

“最后仅存的一人,此刻,便站在公子面前……”

听闻此言,刘荣纵是面上不见异色,暗下却也是一阵讶异。

原以为,今日死在城外的那三百来号人,都只不过是李广用于一飞冲天的炮灰;

却不曾想……

“李将军,不妨直言。”

“和我说这些话,李将军,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刘荣的语调中,竟是带上了一股不知由来的烦躁。

就好似那三千陇右壮士,如今仅存李广一人,让刘荣感到悲愤!

但这悲愤,又并非全然针对匈奴人。

——对匈奴人,刘荣自然是恨之入骨;

但刘荣也很清楚:这三千人中,于先太宗皇帝十四年战死在陇右——战死在自己家乡的英烈,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死。

固然让人悲痛,却也死得其所。

战后幸存下来的四百余人,于过去两年又折损近百,大概率是跟着李广卫戍边关、抵御胡蛮,同样是为国捐躯的烈士。

但今日,因李广一意孤行,不自量力的想要支援睢阳,而死在吴楚乱兵刀剑之下的二百九十三人,死的不值。

那四位冲入睢阳,而后伤重不治的精骑,以及其余两位自此落下残疾,不得不隐退为农,苟延残喘的壮士,死、残的不值。

——最该死的李广,此刻却好端端活着;

非但活着,还大言不惭的在睢阳城头,说教起了当朝皇长子……

“当年,于陇右从军的三千良家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吊卵的丈夫!”

“无一临阵脱逃,无不是死在冲锋陷阵的路上!”

“——他们,死得其所!”

满是悲壮的一番话,终是将刘荣对李广的最后一丝期待败坏了个干净;

李广却对此毫无知觉,只满脸沉痛道:“公子,不懂。”

“这一切,公子,都不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