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唯有如此,才能鼓励天下工匠创新。(2/2)

王绾脸上浮现一抹阴笑:“再说了公子,这件事我国府官署,治粟内史官署,都会协助北斗商会。”

“我们出苦力,总不能让什么也沾不上,连一口汤也没有吧?”

见到郑国与王绾李斯在瞬间达成一致,站在同一战线,赵术不由得莞尔一笑。

这些人,为了钱粮连脸都不要了。

“好!”

赵术苦笑着,朝着众人,道:“这耕犁,由我府上的蜂巢研究而出由他们制作,由北斗商会负责售卖。”

“再加上治粟内史官署,国府官署,以及王上和我。”

“所得利润,除去成本,治粟内史官署占一成,王上占一成,国府官署占一成,我占一成。”

“剩下的六成,一成属于改良耕犁的工匠,一成属于制造的工匠,四成属于北斗商会。”

说到这里,赵术朝着众人,道:“这样的分配,诸位诸位如何?”

闻言,不管是秦王政,还是王绾等人都没有反驳,他们都清楚,赵术的分配很公平。

虽然北斗商会占据最多,但是他们都清楚,北斗商会名义上属于赵术,实际上属于秦王政。

而且北斗商会,负责上林新城的建造,花钱如流水,四成根本不多。

最重要的是,连赵术与秦王政都各自占据一成,他们也占据一成,自然是不好多说什么。

“公子术,这改良的工匠占据一成,是不是有些多了?”这一刻,王绾开口,一时间,众人纷纷看向了赵术。

就连秦王政看着赵术,眼中满是好奇。

毕竟,按照赵术的分配,除了他与赵术之外,就在还有改良的这些工匠,占据最多。

毕竟耕犁,他们也都看过了。想要改良,需要的工匠不会多。

“禀王上,末将认为,应该鼓励这些工匠,但凡是研究制作出了有利于大秦的器具。”

“只要是呈报官署,只要经过层层检验,却是有效果,就应该将让他们占据一成收益。”

“以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供养家人,唯有如此,才能鼓励天下工匠创新。”

“末将认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

“若是没有利益所得,又如何让他们去创新,甚至于,不光是让他们生活无忧,在未来,但凡是出现利国利民的发现,当大书特书,让天下人知其名。”

“在大秦的史书上,重重的记录一笔.........”

此话一出,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起来,在这之前,赵术已经出手,大有提升商贾地位的趋势。

而如今,从赵术的一番话中,他们就可以看的出来,赵术对于工匠,远远比商贾看的更重要。

“一成也不多,确实是他们该得的!”这一刻,秦王政开口打破了气氛的沉重。

目下大秦尚未一统,他的精力被牵扯在统一上,他不想在其他的方向,大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