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 朱元璋又一次向梅殷妥协(1/4)

“标儿,咱准备把这些事情推行了。

武英殿内,朱元璋笑着将一份东西,递给了朱标。

朱标将之拿起,显得有些好奇。

不知道自己父皇在这个时候,给自己的是什么。

结果拿起一看之后,朱标的面色,很快就变了。

有被这上面所写的东西给惊到!

这上面所写的东西,完全出乎了朱标的预料。

是他在这之前,不论怎么想,都没有想到的。

“父皇,这……这……”

朱标看了片刻后抬起头来,望向朱元璋。

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朱标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咱要不在这个时候弄些手段,做出一些事情来。

朱元璋笑道:“咋样,标儿?有被咱的这个想法给惊到吧?

咱这个想法,是不是很不错?”

今后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这上面的字不多,但是内容却非常的有份量。

很多事儿都办的让人意想不到。

而且还直接把地方上的行中书省,也一并给裁撤。

若仅仅只是这些,倒还比较好说一些。

听到自己爹,这带了一些兴奋,还有一些骄傲的话。

其实就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

比如裁撤御史台的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这些职位

听了自己父皇的话,朱标多少是显得有些哭笑不得。

“这就是咱想要的效果!

吃了亏,却不报回来,真不是自己父皇的风格。

“父皇,孩儿确实有被惊到。

那狗东西还不得尾巴翘到天上去?

所为的,是不是就是现在?

现在这些,这才是父皇真正的目的?

之所以朱标会如此想,是因为他此时,已经看清楚了自己父皇,所给自己的是什么。

只能说那些胆大妄为,妄图和父皇作对的人,胆子是真不小。

可关键是自己父皇,不仅仅是把这些给裁撤了。

参知政事,和平章事这些,那可都是都派到地方上的行省,去主事儿的人。

中书省的参知政事,以及平章事,那都是位高权重的人。

胡惟庸这家伙,有他受的了。

属于是中书省与行中书省这一制度的,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

但是却会一直在心里面记着这些事。

自己父皇还真的是睚眦必报。

不仅是孩儿,胡惟庸这些人,在知道了父皇弄出来是什么后。

等于说,是地方上的一把手!

只能说父皇不愧是父皇。

同时,也忍不住在想,自己父皇在此之前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发了这么大的火,把这么多人一网打尽。

这些倒还好说,关键是除了这些之外,父皇还准备下令裁撤中书省平章事,参知政事。

必须得给他上一些手段才行!”

咱可不能让他这样得意。

这狗东西,它娘的,敢在之前的事情上,通过那种手段,摆咱一道,从咱手里面获得了不少好处。

不少时候,在不少事情上,哪怕是因为种种考虑,他暂时需要隐忍,不会对其动手。

现在自己父皇,却直接动手,将其给裁了。

也就是说,今后都不准备在地方设高官了?

朱元璋闻言,哈哈笑了起来。

只怕也同样是特别的吃惊,会被父皇的这手笔给惊到!”

在不少事情上,都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这才是最令人为之震动的地方!

朱标身为大明的常务副皇帝,对于这职位上面的门门道道,知道的很清楚。

改为了承宣布政使司!

这动作可就大了!

在如今的大明,御史台这些,和中书省比起来,那简直是差的太远。

中书省才是真正的行政机构。

可以说是不光是统领百官,还总领地方上一切政务。

权力大到没边。

御史台和其相比,差的太远。

现在自己父皇,把御史台的不少官职给裁撤了。

等于说是,大大的进行了集权,把诸多的权利,都给集中到了御史大夫的手上。

这样的话,能提高御史大夫的权力。

可以让其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去监察中书省,乃至于丞相。

而废了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

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斩断了中书省,对地方的强力控制。

而且承宣布政使司,也不是原来行中书省了。

远没有之前的中书省权力大?

之前的行中书省,那是地方的军务,政务,刑名一把抓。

现在自己父皇,将其分开。

承宣布政使司,主要是负责日常的政务处理这些方面。

军事上面,则由都指挥负责。

至于刑名上的事,由按察使司来负责。

等于算是将原本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

并且,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是平级,互不统属。

谁也命令不了谁。

平日里还相互监督……

有了自己父皇的这一番作为后,中书省再想如同之前那样,非常顺利的去控制一省,乃至于全国各处,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毕竟原本地方上的高官、中书省参知政事,平章事这些,都属于中书省,天然就受到中书省的管辖。

行中书省,听起来就是中书省的下属机构。

现在,有了自己父皇的这一番操作,地方上的封疆大吏的权力,将会被大大的削弱。

权力一分为三。

原本中书省想要插手地方上,只需要把最高官给搞定就行了。

现在,却一次性要搞定三個。

那这困难,不知道增加了多少!

自己父皇,这还真的是不遗余力的在分丞相的权,来加强皇权。

中书省,以及丞相的权力太重。

自己父皇又有意在今后,废除中出省,还有丞相的。

但现在时机未到,不一步步的来的话,今后直接把中书省给废掉,麻烦很大。

所以父皇现在,就抓住时机,先把地方上的行中书省给办了。

大大的削弱一下中书省,以及丞相的权力。

那在今后,再想方设法的准备对丞相,以及中书省下手之时,很多事情都会变的比较容易了。

关键是这时机,选择的也特别好。

若是在以往,父皇下达这一系列改制的措施。

朝堂,乃至于地方上,反对的声音肯定会特别多。

父皇想要完成这些,必然要经过一系列的扯皮,方才可以。

但是现在,则不同了。

现在因为刚刚发生的空印案,这么多人被父皇处置了。

甚至于因为有些地方过于偏远,还有很多地方上的主印官这些,没被抓起来处置。

这事儿还不算过去。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父皇趁热打铁,把这个事儿把这些事情给颁布出来。

没有几个人敢再进行反对。

那么多的人,可不是白剥皮揎草的?

不仅是其余人,就连胡惟庸这个丞相,在这次的事上,也同样不好再开口。

毕竟胡惟庸在空印案里,也得到了天大的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