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朱元璋崩溃了(1/3)

朱元璋是越来越看不懂道衍和尚,总觉得这人有些奇怪。

造反之人或许一开始时,有着这样那样的理由进行造反。

但是到了后来,一旦成事。

那么那些跟着造反的人,所追求的必然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是无上的权利。

这点朱元璋再清楚不过。

毕竟他就是带着人造反起家的。

在封爵之时,手下的那些个人,一个个都弄出来了多少的事情来?

多少人眼巴巴的看着,生怕自己封的爵位不够大……

道衍这和尚,所为的肯定也是这些。

除此之外,不会再有别的。

可是……这也有些不太应该。

老四这边早就已经论功行赏,大封天下。

这和尚现在还是一副僧人打扮。

而且看起来,要比之前更像一个和尚。

这倒是让朱元璋有些琢磨不透。

最终一番的思索后,也只能是将其给归结为,这和尚野心很大,有着一些其余方面的诉求。

只是现在还没有展现出来而已。

其实说真的,这些想法朱元璋自己都是不怎么相信的。

但是除了这些之外,他又想不出来其余好的理由,来解释这个事儿。

同时也觉得,这老四和道衍和尚,在海禁这个事情上,做的有些保守了。

这个事儿,他们一开始时,就带着妥协的性质。

这样推行起来,确实能够减少很多的麻烦。

可是这麻烦,并不会因为你这个时候选择避让,它就不存在。

若是不去解决的话,它一直都在。

反而还容易因为,一开始时没有对他们实行雷霆手段,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准备。

让他们变得越发的猖狂起来。

既然要做,那就要玩个大的!

做好准备,而后将其一举覆灭,成功的开海禁,设立市舶司!

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这个事儿,给完完整整的做起来。

以老四的能力和地位,若都搞不定海禁的事儿,以及重开市舶司的事儿。

接下来的其余皇帝,再想要做成这些,只怕更难。

毕竟老四这家伙打的靖难之战,说是谋朝篡位,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相当于又一次进行了开国之战。

马背上打出来的皇帝,权威这些都不是一般皇帝所能够比拟的。

老四这等人物上去,都要搞个迂回,不敢真的去直接触碰。

那在今后其余的皇帝,就更不用说了。

老四这边,一开始路就走的有些歪。

很多事儿,其实都是一开始时扎多大的架子,到后面就有多大的收获。

就算是没有那么大的收获,也要比正常的收获大上一些。

一味的妥协避让是不行的。

那些人,总会通过这样那样的办法,来进行拼死抵抗。

把你的诸多好的政策,都给弄没了。

只有一开始摆明车马,定好大目标,把他们给解决了。

才不会给他们有任何反复的机会。

老四整体上都行,但是在一些大事上,终究还是缺少了一分的魄力。

总想着要通过一些迂回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当然,这个评价也就朱元璋敢说。

其余绝大多数,若是给出朱棣这样一个评价,怕不得被人给笑死!

在朱元璋如此想着时,新的画面,很快就又从模拟器上浮现出来……

“道衍大师,朕回去思索了一番后,还是觉得,这市舶司必须要开!

既然朝廷想要赚钱,想要做一些事,就该堂堂正正,直面所有挑战!

只靠郑和这边带领皇家发起的船队,对外做生意,又能赚到多少钱?

还是要把市舶司给建立起来,规范那些走私的人。

让这些人在今后都停止走私,都得向朝廷纳税,这样才能长久。

不然所获太少。

对于那些人,也不能太过于客气。

他们闹腾就让他们闹腾去,朕就看看他们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谁闹腾的欢,朕就砍了谁的脑袋!

诛了他九族!

杀一个不够,朕就杀一千!杀一万!杀十万!

把那些闹腾的人都给杀了,剩下的人自然就老实了!

我看他们能闹出多大的动静来,能不能把我大明给颠覆了!

是他们闹腾的利害,还是我的刀厉害!”

新的画面浮现出来,这一次的还是在道衍和尚的禅房之中。

朱棣在说这话时,声音里都往外冒着丝丝缕缕的寒气。

显示着他这个时候,在这件事情上的决心。

道衍听到朱棣说出来的话,显得有些惊讶。

但很快就点了点头道:“既然陛下您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决心,那就做吧!

贫僧这里,也会尽量的帮陛下看住一些人。

尽量不要让事情闹得太难堪。

这些人也确实得这样对待。

好好的给他们讲道理,他们是不会听的。

损害一点利益他们也是闹腾,损害的多了,其实也就那样。

即陛下已经下定了决心,那这件事情自然可以推行。”

朱元璋看着那缓缓消失的画面,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才对嘛!

这事情就该这么做,怕他们个逑!

做就要做彻底,婆婆妈妈的算什么样子?

朝廷手里面有兵有将,哪个敢跳,就砍哪个脑袋!

杀的多了,那些人自然也就会变得老实!

这事就该这样做。

老四这家伙做事情,是越来越符合自己的心思了!

早知道老四如此,自己一开始时,就应该把皇位传给老四!

不给朱允炆!

若是让老四直接接班,没了这几年的靖难之役,大明肯定会变得大不一样!

这样的想法升起之后,朱元璋又摇了摇头。

若没有这四年靖难之役的锤炼,老四能不能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老四手中的权柄,有没有这么大?

这事情也很难说。

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觉得若是没有靖难之役打了这么一场,老四现在做事情的动力,肯定没有这么足。

他又岂能看不出来,他所看到的画面里,老四这家伙虽然嘴上没有怎么说,但实际上对于他造反,干掉朱允炆当皇帝。

心里面一直有一些疙瘩的。

觉得他自己得位不正。

心里面憋了一口气。

这口气便是想要通过文治武功,等诸多优秀的表现,来向世人证明他比朱允炆更适合当皇帝!

向已经去世的、自己这个当爹的证明,他当他造反当皇帝是理所应当。

当了皇帝后,干的并不差,没有丢自己的脸。

若是老四从自己这里,稳稳当当的接下了皇位,没有经历这么一遭。

心里面没有这些想法,老四真的还能如同现在这般,把弓弦直接拉满。

做出各种事情来吗?

朱元璋也有些不太确定了。

只觉得这未来之事,神秘莫测,让人难以揣度……

如此想着,新的画面浮现。

在这新的画面里,只见老四在登台拜将。

让朱能,张辅,沐晟等这些人带兵攻打安南。

在这画面之中,朱元璋看到了大明兵马之雄壮,为之欣喜不已,露出欣慰神色。

但同时,心里面也升起了一个疑惑。

那就是这沐晟。

根本不用多问,只看他这个姓氏,以及现在的这个地位。

他肯定是沐英的孩子。

如果沐英还在,这个时候绝对是沐英带兵上阵了。

轮不到沐晟。

也就是说,沐英也是年纪轻轻人就没了?

朱元璋叹息一声,心头沉重。

观看未来,一般人是真扛不住。

看到自己的至亲之人,或者是自己看重的人,接连去世,这种感觉是真不美妙!

片刻之后,又有新的画面浮现。

“永乐大典编撰的怎么样?”

朱棣望着面前的解缙出声询问。

解缙闻言,躬身行礼道:“回禀陛下,事情正在稳步进行。

已经修成了很多。

陛下,您要修的是一部旷世奇书。

包含所有。

一旦修成后,陛下在文治方面,绝对能够超越诸多人,千古留名!

这永乐大典,也必然会一直流传下去!成为旷世经典!

臣等不敢怠慢,一直尽心竭力进行编撰。

据臣估算,快则七八个月,慢则一年,这部书便可问世了。

到了那时,陛下之名必可四海传扬!”

解缙对着朱棣出声说道?

在说这些话时,神色也显得很振奋。

一双眼睛都亮了。

很显然,这同样是一件他特别认同的事。

作为皇帝的永乐大帝,会因为这部书而千古留名。

他这个和别人一起参与编撰之人,也同样会立下大功,万世留名。

“好!好!干的不错!继续努力!

这本书就算是慢上一些,也必须将其给编撰好了!

慢一点儿不怕,朕等得起!”

朱棣脸上露出笑容

眼中露出向往之色。

很显然对于这本书,他很是期待。

“老四要修一部旷世奇书?”

朱元璋看到的画面后,忍不住低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