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方丈手书(1/2)

刚好这个时候杜军也回来了,我们赶紧拉着张磊和王半仙问了起来。

张磊笑着告诉我们,还亏了把王半仙留下了,这次要是靠治安局他们这些人根本就没指望。

他们离开卧佛寺之后,张磊和王半仙同时想到了一件事,像卧佛寺老方丈这么有声望的人,临终之前绝不会悄无声息

估计肯定会跟村上或者有威望的老村民有所交代,应该先找到这样的人去问问。

这样两个人先找到到了几个年老的村民,在他们这里了解到了卧佛寺过去的一些详细事情。

在村民们的眼中,卧佛寺能有今天全靠寺里的老方丈。

这位老方丈法名叫净空,来历比较神秘,只说是五台山地区出身。

那一年净空四处游历来到了此地,发现这里人杰地灵,还有现成的一座小庙。

虽然小庙荒废了,但是位置还挺好,于是净空就决定留下来在此传经说法!

老方丈落到卧佛寺的时候已经年近六旬,直到他八十岁圆寂,一直也没离开过寺院,始终兢兢业业弘扬佛法。

可以说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将一座无名小庙变成了香火旺盛的名寺。

但卧佛寺是因为老方丈而兴盛,也因为他的圆寂而变得没落。

最主要的问题是后继无人。

老方丈在圆寂前的两年就把徒弟全都遣散推荐到其他寺院去了,原因谁也不知道。

反正结果就是老方丈孤身一人在卧佛寺,过了两年后圆寂的。

村上都说是老方丈道行高深,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寿命,为了避免徒弟伤心先将他们外放。

但是这一点在王半仙和张磊认为明显的说不过去。

既然是出家之人早就看淡了生死,怎么可能会因为这个把朝夕相处的徒儿送走,正常来讲应该是寻找合适的弟子继承主持之位才对。

说到这里的时候,村民也觉得可惜,又提到了另外一件我们不知道的事。

老方丈这么做多少也是有点其他原因,卧佛寺相对于其它寺庙来讲还真是有点特殊性。

虽然大名鼎鼎,其实是座野庙,也就是说卧佛寺没有真正的手续。

最早它就是个小野庙,传闻是很多年前村民们为了祈求五谷丰盛自发在这里捐的一个小庙。

原身其实是一户早就没有主人的荒宅。

既然是野庙,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是所属权的问题。

没有庙祉就等于是私人的违建,说白了是私产,论理要有人继承不能收归村里。

在村民的眼中,这个庙就应该属于人家老方丈的。

是他靠着自己的为人和修行吸引了一大批香客,渐渐的将小庙重建,后来了又弄来了香樟木请人雕刻成卧佛……

最后变成了赫赫有名的卧佛寺。

所以当地的居民对老方丈几乎是奉若神明。

随着卧佛寺的香火旺盛,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也有一些在俗世上过的不如意,或者是从小对佛门心生向往的之人,经过了解之后想要拜入老方丈的门下。

但是老方丈觉得自己这庙小,又是无名无份没有任何跟脚,怕将来会耽误这些人。

因此老方丈立下规矩,除了最早跟在自己身边的几个弟子之外,以后再也不收徒弟。

真有心想佛门之人可以做个在家修行的居士,平日里可以多到庙里来,大家一起参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