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母亲(1/2)

姜一的怨气好平,剩下的羊群却让郑如谦犯了难。

起初只是些小羊崽,个个四五六斤,抱着扔进马车里也就作罢。

半年的时光不至于让他们长成,但也逐渐伸展开,有了四五十斤的体重,挪运难度增加。

即使勉强塞进马车里,也得防止他们撞出来,防止马车侧翻,防止车毁羊亡。

可把郑如谦和方恒难为死了。

后来,还是位北疆养羊的老把式站出来,拿布条将羊脚两两捆住,又留了个活结,交代好每天喂水喂草,时间太久还得翻个面,避免羊皮沤烂。

这才辛辛苦苦将羊群运到陇西郡。

之后的喂养谈不上困难,雇的长工也挺负责,郑如谦在里头挑了两只最大最肥的,想要运回丰京时又犯了难。

从北疆到陇西也就三五天的路程,裹住羊蹄子勉强能运。

从陇西到丰京却足足一个月,羊就算不憋死也得偏瘫,到地方还能吃吗?

瘦也瘦成羊骨头了。

在长工的提议下,郑如谦一狠心一跺脚,请木匠打了个木笼车,也就是马车上架着木笼,有点像运犯人的车,木头与木头之间专门留出砸鸡蛋和菜叶的空隙。

只不过木笼车的空隙,是给羊伸着脑袋呼吸的。

原本的马车里则装上满满的干草,这才从上郡把两只羊给运回来。

因为喂羊走走停停太耽误时间,眼看着马上就到了,郑如谦偷了顿懒没有喂,冲进小院里又只顾着跟兄妹谈笑风生,以至于两只饥肠辘辘的羊竟哀嚎起来。

“咩……咩……”

半大的羊咧着嘴嚎叫,露出洁白细密的牙齿,还真有点吓人。

除了许默以外的兄妹四个奔出来,郑如谦负责取草喂水,其他三个挤在一起,细细地打量这难得一见的北疆羊。

丰京的羊肉贵,根本原因是难以大量畜牧羊群,只有少数百姓用村口野草养着寥寥几只羊,长成以后卖钱换取生计。

五两一斤的剔骨价,更是将其他肉类远甩身后,成为当仁不让的高等货。

即便如此,真正尝过北疆羊肉的人都会感慨,本地羊肉不及北疆羊半分。

姜笙压着好奇,端详半天蹦出句,“这个羊看起来比咱们这的羊要丑。”

屋里屋外的人都笑起来。

影响肉质口感的可能是品种,可能是饲养习惯,也可能是草水有差异,但绝不可能根据美丑决定。

“可惜二哥不是专门养羊的,不然非跟你掰扯清楚不行。”郑如谦撒掉最后一把草,“这几天就割些草供它们吃好喝好,过年的时候咱们杀了吃。”

虽然买不了新衣裳放不了鞭炮,但他们有羊吃,还是北疆的羊。

姜笙笑眯眯地应下,声音又脆又甜,“好。”

这个新年,终于得到期盼。

丰京没有草原,但割点草供两只羊吃还是绰绰有余的,二进小院的人手也够,不是姜笙就是长宴,带上姜三姜四,两个时辰就割够三天的饭了。

有时候会遇到些熟人,看见满车的草有些惊讶,“你们这是打算编草席子?”

姜笙也不反驳,笑着摆手,“拜个早年,新年好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