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胡惟庸:看来这拯救大明学子思想的重任,还得我来了!(2/4)

“张主事,赵某轻易不开口,但这幅字实在是让赵某心醉不已啊!”

“字好、词更好,《临江仙》雄浑大气,一手唐皇的飞白相得益彰,赵某真心喜欢!”

“可否割爱?”

不过是一幅自己挥毫而就的字而已,论成本几乎没有,老前辈开了口,哪还有不给的道理。

而接过这幅刚刚出炉的《临江仙》,赵主事也是一边看着一边感慨道。

“赵某昨日里才听闻这首词,初听之下便心悦不已,自己在家也临摹了一二。”

“可惜…赵某的字只能道一声工整,匠气十足,配不上这等好词。”

“飞白就好,浓淡相宜之间,配上这全篇说史却半个史字不提的文风,正正好啊!”

“谢了,替赵某告个假,我得先送去装裱去!”

张主事没想到老前辈对自己的字居然如此推崇。

虽然他清楚这里面八成的功劳还是那首《临江仙》的!

胡惟庸躲在一旁悄咪咪的看完了全程,心头那叫一个畅快。

瞧瞧,在文化人的眼中,一般的字都配不上自己抄来的《临江仙》了。

啧啧,要是将来马甲被掀开了,众人会是什么表情?想想都好玩。

最重要的是,这几天在礼部胡惟庸旁敲侧击的也打听了下。

身为考官跟今科学子接触,有没有什么避讳的。

结果,久在礼部厮混的老官僚们无一不说,此事无碍。

说白了,人都有个三亲六戚的,尤其是官宦人家,家里、族里有个正好科考的太正常了。

那难不成还不回家了不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