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敌袭?(2/2)

即便是租界大部分被收回,但这里居住的外国人也很多,也是武汉重要的金融中心。

而且武汉的机场就位于汉口,就叫汉口机场。

虽说此时国民政府已经迁都重庆,但是相当一部分机构还在武汉,甚至有不少从江浙搬来的工厂这些也都在这里安置。

没法,因为三峡的原因,武汉这边不能直通重庆。

因此,实际上武汉才是此时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或许是因为武汉远离江南和华北战场,大街上虽然有不少宣传抗战的学生和志士,但对于汉口这边的原租界区所在的人来说,好像战争跟他们没关系。

其实这就跟四行仓库战斗一样。

在租界对岸的四行仓库,被孙跑跑抛弃的八百勇士在拼死抗战,可河对岸的租界区却是歌舞升平,里面的人,该喝喝,该吃吃,各种享乐,好像河对岸的战争跟他们毫无关系。

此时的汉口租界区也有这种情况。

吕吉淳穿着一件皮夹克、骑着一辆自行车快速穿梭在汉口的街巷中。

在此时的中国,汽车数量十分稀少,一辆自行车无疑是很奢侈的东西。但对于作为飞行员的吕吉淳来说,自行车是他们的标配,还是比较昂贵的三枪牌。

看到汉口街上那些人没有一丝紧张的表情,吕吉淳有些无奈。

这些人难道都不知道国战已经打响,连首都南京都失陷了,这些人就提不起一丝忧患意识吗?

怀着无奈的心情,他很快来到汉口机场。

在这里他更气愤,因为执勤的士兵也举止涣散,显然没有意识到局势的严峻。

进入机场,机场上停着不少飞机,一眼望去,基本上都是苏式战机,包括伊15战斗机、伊16战斗机、SB-2轰炸机。

这些飞机都是苏联援华航空队的飞机。

除了这些飞机外,还有一小部分刷着中国国旗标志的霍克2、霍克3战机和少数的侦察机。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此时的中国军队已经元气大伤。

空军四大天王,高志航、刘粹刚、乐以琴和李桂丹,只剩下最后一人,其他三人都战死了。

全面抗战之初,空军共有三四百架各式战机,但到淞沪会战结束,只剩下三四十架,基本上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好在这个时候苏联提供了援助。

不仅派来了志愿航空队,还向国民政府出售各式先进的战机。

这个时候,空军的飞行员就去兰州等地接收苏联战机。

伊15战斗机、伊16战斗机虽然不一定比得上日本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老美的P-36战斗机、德国的BF109战斗机,但却是苏联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

什么雅克3、米格3、拉格3,都还没有出来。

其实也怪国民政府中的某些人,拿着钱存银行,也不愿多买点战机或者发展航空工业。

其实这个时候,飞机在全球都是个新鲜事物,有差距,但不大,努点力还是能跟上大家的脚步。

可最后是抗战爆发,有钱,却发现买不到飞机。

西方国家不仅涨价不说,而且还不怎么愿意卖。

不管老大哥这个时候援助是为了啥,起码让中国空军和陆军在接下来一两年的战斗中好过了很多。

吕吉淳刚到机场没多久,就听到机场的防空警报响了。

“什么情况?鬼子飞机来了?”作为汉口机场的中国飞行员,吕吉淳连忙跑到塔台询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