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再征漠北(2/2)

“一举荡平?”朱棣诧异回头,他没想到自家老二手笔这么大。

“按照殿下的教令来看,确实是准备一举解决贵州的问题。”

王彦也感叹朱高煦的大手笔,同样他也并不觉得贵州土司当阻挡沐春所率的十五万精锐,更别提这十五万精锐背后还有屯军和百姓充当的五十万民夫了。

“调动这么多人,耗费估计会不少,不过贵州如果能平定,那这些耗费也值得。”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心里有些窃喜,毕竟这是在永乐年间干的事情,功劳都会算到他的头上。

如果自己能解决贵州的土司,那自己日后下去了,也更好和自家爹交代事情了。

这么一想,朱棣又对西边的阿鲁台充满了期待。

“陛下……”

一声呼唤让朱棣回过神来,原来是孟章、王义、朱能、朱权、丘福五人走到了他的桌前敬酒。

“来,都喝一杯!”

朱棣拿起酒杯与他们干杯,喝完过后立马询问道:“军粮的事情怎么样了?”

“已经准备了十二万斗军粮,三十万斗干豆!”王义作揖回答,朱棣听后便颔首道:

“明日三万骑兵出征,剩余两万马步兵和六千骑兵拱卫营地,同时将十万民夫护送返回,营盘只需要留五万民夫就足够。”

“三十万斗干豆足够三万骑兵十五万匹马吃半个月,算上这草原随处可见的牧草,吃一个月不成问题。”

“明日出征的挽马背上准备两斗干豆、一斗军粮,醋布、干菜、盐晶各自准备,算上兵器甲胄,挽马负重不得超过百斤。”

“是!”诸将作揖应下,丘福见状也特意询问:“陛下,明日出征的将领有谁?”

“嗯……”朱棣捋了捋胡子,随后才开口道:

“朱能、王义、十七弟、丘福、火真、李忠、王戎、王聪、王忠、李远、李失、允恭(徐辉祖)。”

“至于李齐、陈武、李察等人则是跟随孟章拱卫大营,等我们消息的同时向西步步为营的西迁。”

“野战炮我带走一百门,留五十门给你。”朱棣对孟章说着,孟章也点头颔首。

虽说朱棣带的都是骑兵,可经过多年的训练,明军的骑兵也需要掌握下马结阵,发射火炮、线列排枪,上马左右开弓等各类技能。

各卫骑兵中,都有专属的火枪骑兵和火炮骑兵。

他们上马可以左右开弓,左右奋击,下马可以举枪射击,点火开炮。

在无止境的训练中,他们早就摸清楚了自己手上火枪和火炮的情况。

但弹道不稳定的这个时代,每门火炮的弹道如何,只有使用它的兵卒最为清楚。

正因如此,火炮和炮兵同样珍贵。

丢失火炮的炮兵不一定能立马适应新的火炮弹道,战死炮兵的火炮,其它炮兵来也难以适应它。

这一切,朱棣都在朱高煦所撰写的那些军事书籍中看过,也牢记并运用。

凭着手中的这三万混合骑兵,如果不是受限于补给,朱棣甚至觉得自己能打穿漠北。

“炮车配备双马,携带一个基数的实心弹和一个基数的霰弹,两个基数的火药。”

“火枪手……”

朱棣事无巨细的交代着一切,直到所有该交代的都交代完,朱棣才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

诸将离开后,将朱棣的军令传达开来,而文臣那边也以解缙、杨士奇、胡俨等人为首,十余人走上前来敬酒。

“为陛下贺……”

明明就是敬酒,他们却还要摆出庙堂上的那番姿态,让朱棣看不顺眼的同时,也只是起身平静举杯饮下。

见朱棣如此,解缙也走上前一步道:“臣解缙请问陛下,我等明日是否随军出征?”

“不必了,你们在营地里老实呆着就行。”朱棣可不打算真的带这群家伙上战场,上次打兀良哈是这样,这次依旧不变。

“臣等领谕……”

得到朱棣的肯定回答,众人顿时松了一口气。

尽管上次朱棣没有带他们亲临战场,但他们距离战场其实也不远,那炮声和喊杀声让不少人脸色煞白。

尤其是战事结束后,朱棣还让他们前往战场观摩,结果只看到一地的残肢碎肉,还有那被焚毁时突然坐起来的一些尸体。

那恐怖的一幕,至今回想起来,依旧让人喉咙止不住的发苦。

这次好了,漠北广袤,就连朱棣想要找到蒙古人都不容易,自然不愿意带他们这堆拖油瓶。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众人也在敬酒过后纷纷散去。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里,朱棣带着诸将载歌载舞,一直熬到了亥时才宣布散场。

这一夜,朱棣鼾声隆隆,可却睡得十分舒心。

翌日一早,无需旁人唤他,他便先诸军起床,经过一番洗漱后,换上了戎装。

王彦为他牵来了一匹汗血马和河曲马,并帮他将甲胄兵器放在了河曲马的背上。

不多时,御厨已经为朱棣做好了饭菜。

用漠北野菜和羊肉做出的饭菜极为可口,明明不如京城时的饭菜好吃,可朱棣吃起来却十分美味。

半个时辰过去,天色微微发亮,兵卒们开始起床,而早早起床的民夫们已经为他们做好了饭食,喂好了马匹。

待吃饱喝足,三万大军开始有序出营,在营盘外的西面结阵两边。

三万骑兵很多,但真正结阵起来,也不过东西长一里,队列六七排罢了。

他们骑着乘马,穿着鸳鸯战袄,身后的军马和挽马缰绳套在了乘马马鞍的铁环上。

挽马背上背负五十六斤的沉重甲胄,以及两斗豆料和兵器,至于一斗军粮则是由兵卒们自己背负在背上。

朱棣一身戎装,带着朱能、丘福、王义、朱权等人从营门走出,来到了数十名千户官以上的武官面前。

目光扫视他们的同时,朱棣也开口道:“自洪武二十五年以来,俺们汉人已经十五年没有来到这漠北了,更不要提在漠北打仗了。”

“俺觉得大家伙都是粗人,那就不用说什么大道理了!”

“俺就说点粗俗的!”朱棣骑马来回在阵前渡步道:“都当家做主了吧?”

“回陛下,当了!”众人声音杂乱的开口,但这并不要紧。

“那好,既然都当家做主了,那俺问你们,你们在家时,每日入夜要干嘛?”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有的脸上还露出了坏笑。

“直娘贼,一群荤痞子!”朱棣笑着大骂,随后又道:“入夜睡觉前,是否要检查门栓?”

“即便检查了门栓,回到屋里睡去了,是不是半夜还会因为一些声响而惊醒?”

“是……”见朱棣说的和他们想的不是一个意思,众人纷纷端正了自己。

“那就对了,谁能告诉俺,这叫什么?”朱棣隆声开口,一名将领也道:“怕贼偷东西,怕贼惦记家里的东西!”

“对!”朱棣认可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你们和贼的关系,就好比朝廷和这群胡人的关系。”

“俺们北平虽然修了长城,但山西、陕西、甘肃和渤海、大宁可没有长城!”

“俺不知道你们是哪里的人,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胡人这十几年来虽然在漠北待着,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心血来潮,去俺们南边打草谷去了。”

“这胡人就是贼寇,你不把他打疼,他始终会惦记着你家里的东西。”

“要是随便偷走了点粮食那还好说,可要是自家妹子都被人偷走了,那才叫憋屈!”

“俺们这次北上,就是要把北边这贼寇打疼,好教他们什么是老实本分,不敢往南边去想。”

“出征之前,俺先给大伙保证,凡战死者,抚恤三年俸禄,官职拔擢一级为散阶,由其子嗣承袭。”

“此战若是大胜,战后清点斩杀胡兵数量,按照每个胡兵二十贯发赏钱给各部兵马,各部均分!”

“不过俺先提前说一句,杀的得是胡兵,谁敢给俺杀良冒功,全队罢免!”

“万胜!万胜!万胜——”

朱棣给出了自己的条件,数十名千户官以上军官也纷纷高声“万胜”来回应。

见状,朱棣调转马头,意气风发:“大军开拔!”

伴随着他一声令下,大军开始跟随他的大纛开始汇聚为队伍,而王义、丘福、朱权三人也早早赶到了队伍前方,将数千塘骑放出的同时,带着本部数千骑兵充当大军前军。

在升起太阳的照耀下,这三万骑兵开始进发,数千塘骑也向着西北方向开始搜寻鞑靼本部踪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