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讨债兄弟(2/5)

“这升龙城常驻十七万百姓,不过许多达官显贵已经带着家眷跟着胡季犛逃亡兴化,剩下的人有多少,还得等钦州那边的胥吏接手安南才能知晓。”

“不过根据安南的《国册》,安南起码有六十万户,三百万口人,耕地一千四百六十余万亩,耕牛三万二千……”

林粟汇报了所有,但傅让只注意到了人口和耕地。

听后,他便感叹道:“我之前翻看了史书,这安南在唐代不过几十万口,百余万亩,如今四百多年过去,居然发展如此,着实让人心惊。”

傅让确实心惊,不过他惊讶的是安南居然如此富庶。

要知道两广耕地合计也不过一千七百余万亩,合计才能超过安南。

这次安南战乱,恐怕存者仅有十之六七,如果不能及时移民屯垦,那大面积抛荒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傅让这一路南下把越北平原看了个清楚,只要有人,这里完全可以开垦出数千万亩耕地,条件比两广好了太多太多。

看到了这些后,他才明白朱高煦的想法。

如果不快速处理安南本地问题,那即便移民实边来充实安南,也会很快被安南给同化。

相反,如果解决了安南本土问题,那三十万沿海男丁完全可以达到六十万人的同化效果,因为女人都是随夫家。

想到这里,傅让便开始考虑要不要对升龙下手了。

只是想了想,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升龙城是一个标杆,如果升龙城都遭遇战火,那各地也会因为惧怕而跟随简定等人揭竿而起。

“东边有消息传来吗?”

傅让询问林粟,林粟见状也颔首道:“东边和南边都有消息传来。”

“东边的简定等人招抚了不少州县的贼军,现在已经占据二十四个县,兵马万余人。”

“南边是好消息,杨展攻破建兴并一路北上收复大量州县,郑和也率领兵马一路向南准备收复南五路。”

“粗略一算,安南府一百六十八县中,起码有六十九县掌握在我们手中,剩下还有不少城池在我们计划里,估计半个月内就能够拿下。”

林粟说完,一旁的张辅看完了文册后也开口道:

“胡季犛跑到西边的兴化,牢牢把控十二个县,剩余二十四个县则是在简定他们手中。”

“这么看来,半个月后我们手上的城池可以达到一百三十二个。”

张辅才说完,傅让便摇头道:“手上的城池多并不代表就一定强,别忘记我们是外来户。”

“况且简定和胡季犛也不会按兵不动,我估计我们手上最后顶多能有一百二十个县。”

傅让的话提醒了二人,他们始终是外来户,管理安南的成本会比安南本土势力高出不少。

这些县城将会极大牵制他们的精力,例如他们这一路南下就是随着不断升入而兵力越来越少。

三万大军到现在,只有一万成功抵达升龙城,剩下两万都被牵制在了红河以北的地方治理上。

正因如此,傅让才没有着急进攻兴化的胡季犛,毕竟他不知道他率兵出升龙进攻胡季犛后,简定那群人会不会来进攻明军的薄弱处。

只有等到与杨展、沐春两部兵力汇合,他们才能与简定、胡季犛这群本土势力做最后的决断。

想到这里,傅让也开始专注于安稳后方,而关于安南情况的消息,他也通过飞鸽传书简短的传往了京城。

当消息传到京城时,已经是冬月三十日了。

“十日就打到了升龙,傅让的本事虽然不如颖国公,但镇守一方也足够了,倒是沐春这厮倒是依旧老练。”

寒冬之中,当凌冽冷风在街巷穿梭,武英殿内的火道也添了一筐又一筐的煤炭。

朱棣拿着被太监们抄录在奏疏上的纸条内容,面前坐着的是户部尚书郁新与返回外廷半个多月的朱高煦。

“安南的情况确实复杂,简定等本地豪强扶持陈氏子孙这倒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

面对朱棣的话,朱高煦也略微点评,心中则是有些吃惊。

简定这群本土豪强的起义他是记得的,不过他记得这群人是在明军主力撤退,并且决定不扶持陈氏之后才决定起义叛乱的。

现在看来,兴许是自己让沐春等人执行的政策使他们嗅到了不一样的气味,故此才会提前冒头。

不过无所谓,在硬实力面前,所有豪强富户都是纸老虎。

“安南的迁徙,可以排上日程了,不过首先要做的还是调钦州等待的胥吏前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