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拨乱反正(2/2)

“请彦纯贤弟放心,为兄会为你宣传功绩的,渤海郡王贤明,从不吝啬赏赐,我想你应该比我更了解。”

说罢,杨俅举杯:“当饮酒一杯。”

“……”陈瑄沉默的举起酒杯,与杨俅相碰后一饮而尽。

瞧着陈瑄的情况,杨俅脸上笑容真是掩盖不住。

不是他能力出众,而是庙堂之上的那群人确实愚蠢。

接下来,他就等着京城被包围,等着去帮渤海军江运了。

与此同时,在南方事情一切安定的时候,北方的朱棣也在连续不断的塘骑搜索下,成功找到了一处可以渡河的地方。

初六清晨,伴随着金戈铁马的声音在白沟河两岸响起。

整场靖难战争期间规模最大、过程最为惨烈的一场主力会战即将爆发。

卡在两军中间的,是一座刚刚修建的木桥。

这段木桥之下的水深很浅,因此成为了两军交战的战场。

当刺耳的木哨声响起,骑在马背上的朱棣拔出了腰间宝剑:“展开队形!”

伴随着他的开口,十余万燕军开始将队形展开,随后在他的指挥下开始停顿整队。

率领前军的房宽眼看朱棣下令,当即率领大军开始渡过此处浅滩与木桥。

消息被传开,坐镇二十万南军中军的李景隆看不到前方的情况,但他可以通过沙盘来判断朱棣想干嘛。

“前军展开,以长枪抵御,开火炮御敌。”

李景隆缓缓开口,伴随着他开口,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北边开始响起了炮声。

二斤石弹被射出,一连打伤三五人,而这样的石弹数量足有数百枚。

吃了朱高煦的亏后,李景隆也开始熟练效仿渤海军的火炮战术,并且十分成功,起码在对付缺少火炮的燕军时,效果十分成功。

“骑兵进军,开阵御敌,他们的火炮应该在一里以外。”

朱棣放出了自己的骑兵,而骑兵也开始绕道准备从别处渡河。

这一幕被南军的马步兵所见,虽然他们的数量只有两万,可他们还是在李景隆的指挥下脱离主战场,准备去拦截绕道渡河的燕军骑兵。

与此同时,房宽所率领的前军成功渡河,然而他们所面对的是持枪以待的南军长枪兵。

宽阔百余步的浅滩挤满了人,南军以长枪御敌,用火门枪偷袭,战术与渤海军的火绳枪战术十分相似,但威力却大大不如。

可饶是如此,房宽所部依旧被击退,朱棣拿着王义“给”他的望远镜,肉痛的看着前方不断被击垮的前军。

二十万南军与十三万燕军对峙于白沟河,虽然只有一处交战,但各部配合补员,一时间白沟河浅滩中死伤者无数。

面对如此情况,朱棣拔剑开口道:“中军顶上,打开一个口子就能在南岸站稳脚跟!”

朱棣命人张玉所率中军三万步卒开始顶上,与房宽合计近五万人。

朱棣本以为张玉和房宽可以轻松站稳脚跟,然而燕军与南军刚一交锋,燕军长枪手便大败,死伤甚众。

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然而面对这样的局面,朱棣却敏锐察觉到南军的行动十分缓慢。

“房宽整军撤退,丘福你顶上!”

朱棣再次下令进攻,南军的火炮也应声而响。

这次朱棣看清楚了,南军配合有些衔接不到位,也就是说如果燕军硬着头皮南下,那只要能抓住这处衔接问题,他们就能在南岸站稳脚跟。

“告诉丘福,往涿州卫和太原卫的缝隙插去,一旦突破就立马稳住阵型,等俺率兵渡江。”

三十余万大军的堂堂之阵,不管是燕军还是南军,双方都防备着侧翼和后方,尤其是南军,因此燕军骑兵迟迟无法建功。

然而,伴随着朱棣抓住涿州卫和太原卫的缝隙,丘福成功率领数千人渡河并站稳脚跟,眼见前方如此,朱棣立马挥动马鞭:

“全军掩杀,扩大南岸阵脚!”

“杀!!”

朱棣一马当先,而跟在他身后的马步兵也发起冲锋。

当消息传到后方,李景隆不紧不慢的开口:“继续用火炮打,一旦他们阵型不稳固,全军冲锋,把他们打回北岸去。”

李景隆虽然对涿州卫和太原卫的配合出现错误而不满,但他清楚眼下不是论罪的时候。

利用白沟河重创朱棣,是他现在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杀!!”

乱军之中,燕军步步为营,南军也步步为营,两方长枪碰撞,朱棣在马背上驰骋,张弓搭箭,不断面突南军兵卒。

“轰轰轰——”

忽的,南军火炮再次发威,燕军军阵被贯出缺口,朱棣眼见这一幕连忙准备打马撤退,可是南军之中已经有不少人盯上了他。

一时间,箭如雨下,朱棣所乘骑战马受创栽倒,他虽然马术精湛,可还是被摔在了地上。

“殿下!”

张玉与丘福冲到前方扶起了他,但此刻南军军阵也步步紧逼。

一时间,朱棣身为统帅居然与南军交锋,这一幕看得王义皱眉。

“这燕王殿下,没有殿下那本事干嘛去前面。”

王义吐槽一句,随后转头看向自己身后的两万渤海马步兵:

“面突迂回,帮大军北撤!”

“哔哔——”

专属渤海的哨声响起,当下两万马步兵开始渡河。

在他们抵达南岸后,他们在王义的率领下不断迂回面突放箭,南军前军不断有面部中箭而倒下者。

乱战之中,朱棣三易战马,都被南军弓箭手射死。

好在王义所率的渤海马步兵射术精湛,加上丘福和张玉保护,他才成功渡过河滩,返回了北边。

“撤军!”

朱棣眼看正面突破李景隆是不可能,当即撤回南岸燕军。

这一日,白沟河南北两军死伤数千人,燕军士气萎靡。

朱棣寻了一匹战马骑上去,不甘的看了一眼南岸的二十几万南军,当即调转马头返回了自己的营盘。

不多时,张玉、朱能等人各自整军,燕军所有将领都集中到了朱棣的帅帐中。

“今日差点就能击穿李九江那小儿的兵马了,若是俺们也有火炮就好了。”

朱棣坐在位置上,不断抱怨着关于火炮的事情。

王义闻言沉默不语,诸将则是将目光投向了他。

“若是有渤海的火炮,我们今日兴许能在南岸站稳脚跟。”

张玉也开口说着,朱棣更是画起了大饼:“王义,你给老二写份信,就说俺已经和李九江决战白沟河,只要拿下白沟河的李九江,俺们年底就能打到淮河去。”

朱棣如此说着,可王义却毫无波澜。

“火炮之事,便是殿下写信都无用,何况末将呢……”

王义作揖回礼,朱棣听后却觉得晦气,只能嘀咕着:“老二这抠抠搜搜的样子,一点都不像俺。”

他这话,任谁听了都知道是气话,因此也没附和他。

倒是见众人不开口,朱棣这才继续说道:

“今日一战,虽然死伤数千,但那李九江的问题也被俺看出来了。”

“他手中兵马老将太多,那些老将刻薄死板,不愿意按照李九江的吩咐来,因此今日涿州卫和太原卫才会暴露问题。”

“明日俺再率你们渡河看看,若是那李九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俺就可以用这个问题来击败他了。”

朱棣沾沾自喜,可此时帐外却传来了马蹄声。

他诧异看去,却见张辅走进帐内作揖道:“殿下,道衍大师骑马来找您了。”

“老和尚来找我?”朱棣心里一紧,他清楚姚广孝,如果姚广孝亲自来找他,那肯定代表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在朱棣看来,眼下为数不多能让姚广孝来找自己的事情,不是在山东的朱高煦,就是漠北的鞑靼、瓦剌等部。

怀揣着不安,朱棣眼巴巴的看着帐门,直到一刻钟后才听到了马蹄声。

六十有六的姚广孝发须皆白,身体却还算健朗,翻身下马一气呵成。

“老和尚,发生什么事了?”

朱棣走出帐外,可姚广孝却看了一眼帐外情况,对朱棣行了一礼后便走到了帐内。

朱棣跟上姚广孝,并看着姚广孝扫视了一眼帐内诸将,确定帐内都是可以嘱托的人后,他才拿出了一封信。

“二殿下弃了火炮与辎重民夫,轻装南下,三日前消息送抵北平,眼下已经拔下云梯关,挺入淮东了。”

“甚?”朱棣愣了愣,不止是他,所有人都愣住了。

“殿下打进了淮东,俞通渊、平安等人回援,吴高也率领宋瑄、刘真南下,盛庸撤往扬州。”

“此外,渤海的水师也抵达长江口,眼下长江口的守将是陈瑄与杨俅,贫僧估计,事情会出现变化,因此特地来告诉殿下,请殿下停战撤回涿州。”

姚广孝交代了他来此地的意图,无非就是不想让朱棣无用功。

眼下朱高煦都已经打到淮南了,而且他敢于轻装南下,肯定有所依仗,兴许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战事,将在今年彻底结束。

只是面对姚广孝的话,朱棣却脑中空白:“老二…打进淮南了?”

昨晚甲流发高烧,所以这章是在医院写的。

如果今天输液能好的话,晚上回家赶在十点前补回来,如果好不了就只有这一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