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父子相见(2/3)

朱高煦知道他心里有芥蒂,因此只能对亦失哈追加吩咐道:“军营那边也准备好肉食,别苦了自己人。”

“是……”亦失哈应下,而傅让没有回话,只是抬手摆了摆后便走出了王府。

朱高煦瞧着他的背影,也不由露出苦笑。

老朱为了朱允炆所做的那些事情,可是寒了不少人的心啊。

他这般想着,整个人也放松了许多,起身也跟着离开了王府。

不过他倒也没有闲着,而是去了军械坊。

在那里,数千套兀良哈人的甲胄兵器被融化为铁水,而后重新锻造。

朱高煦瞧着那些染满自己弟兄们鲜血的兵器被融化,虽然心中发泄了一口气,但终归不算特别顺畅,总感觉有些憋屈。

或许只有什么时候他亲自带兵捣了兀良哈的老巢,这口气才会彻底顺畅。

怀揣着这种想法,朱高煦在军械坊待了许久,亲眼看着胡兵的甲胄兵器被炼化为铁水后才步行返回了王府。

倒是在他来到王府门口的时候,却见到了梳妆整齐的郭琰率领府中婢女和净军太监站在王府门口,正准备登上一辆马车。

朱高煦看了看王府门口的日晷,这才发现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因此也走到了郭琰身旁。

“你上车吧,我骑马过去便是。”

朱高煦对郭琰说着,郭琰却担心的伸出手放在了他的胸膛上:“可是您的伤……”

“已经不影响骑马了。”朱高煦侧过身子示意她上车,郭琰见状也不再耽搁,上车后亲眼瞧着朱高煦翻身上马。

稍许,车队驶出吉林城,往鸡西堡方向驶去。

马背上的朱高煦原以为自己已经出发的足够早,却不想他们才出城数里,便见到前方土驿道上出现了百余骑兵。

零散的马蹄声开始从前方传来,众人都被吸引,闻声看去。

待前方的骑兵凑近,众人果然见到了负责开道的燕府骑兵。

那个被众人簇拥在中心,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红胖袄,皮肤有些黑红,留有一脸大胡子的人,不用说便是朱棣了。

朱高煦与郭琰在看朱棣,朱棣也在看着他们。

时隔近三年,朱棣重新再见朱高煦,却隔着数十步的距离,便觉得这小子变化未免太大了些。

他悄悄对左右的丘福、朱能说道:“那小子是老二?怎么看着比俺还要高了?”

“殿下,二殿下好歹也十七了,正是长个子的时候。”

“末将也是这般觉得。”

丘福见到朱高煦,脸上不自觉洋溢起笑容,一旁的朱能虽然没和朱高煦培养过什么感情,但起码也常常见他,因此附和起了丘福。

“你们不懂……”朱棣有些捉摸不定道:“毕竟是俺的儿,反正俺是感觉这小子比以前变化太大了,变得让俺都有些不敢认了。”

朱棣见过太多次自己凯旋而归时,朱高煦迎接他的场景,几乎每一次都是以朱高煦咋咋呼呼作为开头。

只是这次,朱高煦却像个不相干的人一样,安静的坐在马背上。

这样的性格落差,让朱棣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

只可惜不管他怎么想,也想不出重生这种事情,因此只当是朱高煦去了京城,被老朱给吓成了这样。

在朱棣看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

“吁……”

“参见父亲(燕王殿下)……”

时间推移,两方人马凑近,朱棣策马上前来到朱高煦他们队伍面前,随之勒马。

马背上,朱高煦也率领众护卫对朱棣先后作揖。

父子二人同一时间下马,动作整齐划一,那下马的姿势和身法,一看就是一家人。

“高……”

在下马前,朱棣还挺高兴,但是当他翻身下马后,他便感觉到了不对劲。

这种不对劲,在他走到朱高煦身前时达到了顶峰。

“娘嘞,老二怎么比俺还高出这么多……”

朱棣在心底咋舌,但脸上却乐呵呵的上前将再度作揖的朱高煦扶起,拍了拍他的双臂:“去了几年应天,倒是沉稳了许多。”

他这边评价着,那边马车上的郭琰也下了马车,走到朱棣身前缓缓行礼:“儿媳郭琰,见过公公……”

“好好好……”听到公公的称呼,朱棣乐的合不拢嘴,笑呵呵道:“你便是武定侯的孙女,俺的二儿媳吧?”

朱棣的自称让郭琰一时语塞,在见到朱棣前,她从未想过那个威震塞北的燕王,居然会用“俺”这样的自称。

好在经历了朱高煦这个一直用“我”自称的郡王夫君后,她对于自称‘俺’的朱棣有了些抗性。

她不紧不慢的再度行礼:“正是儿媳,儿媳此前也从阿爷口中听过公公的威名。”

“呵呵,好好好……”朱棣脸上乐开了花,虽然他还没能接受自己成为别人公公的事实,并觉得有些奇妙,但这并不妨碍他高兴。

高兴之下,他那大方的本性也展露出来:“朱能,把俺们缴获的马匹之中选一千匹军马和两千匹挽马留给老二。”

“是!”朱能咧嘴一笑,倒是不觉得私自处置缴获有什么不对。

“谢谢公公……”郭琰眼睛笑得弯起来,像月牙般。

一旁的朱高煦也趁机说道:“王府里准备了午膳,想来父亲您也饿了,小子给您带路。”

“好!”朱棣满口答应,毕竟他们肚子是真的饿了。

追击哈剌兀这些天,除了头天吃了顿煮羊肉外,其他时候他们一直吃的是冷饭肉干。

眼下来了城里,自然要好好吃吃热菜。

这般想着,朱棣也带人翻身上马,在朱高煦的带路下往吉林城去。

这一路上,朱棣一边与朱高煦说着追杀哈剌兀的细节,一边目光如炬的观察吉林湾。

在进入吉林湾前,朱棣还以为吉林湾会十分贫苦,却不想这里的百姓基本每三人便能驱使一头耕牛或挽马,以很快的速度在开垦荒地。

除此之外,朱棣还见到了正在栽植粟、麦、豆料的百姓,以及那灰白色的特别水渠。

对于水渠,朱棣好奇问了问朱高煦,朱高煦也给出解释,说是类似三合土一样的建筑材料,但却没有说出配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