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大婚告急(2/2)

不多时,船上众人就看到了几个赤膊的兄弟下水,在那刺骨的冰水中穿梭,不多时游到了岸边,将挂在脖子上的鞋子穿上往山林之中跑去。

船上,所有人苦等,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林中传来了马蹄声,林粟脸色一变:“备炮!”

随他开口,船上的兵卒开始将战船上那几门由炮台山端到船上的洪武铁炮对准密林,同时战船也开始靠近江边。

不多时,前番离去的几名兵卒仓皇失措的从林中跑出,林中还依稀能看到追捕他们的骑兵。

“放空炮!”林粟冷静应对,闻他军令的几名炮手将手中石弹放下,点燃引线后不多时便平地惊雷。

“嘭!!!”

四门洪武铁炮与碗口炮纷纷作响,如闷雷般,将林中敌军惊退,而逃跑回来的几名兵卒也往船这边游泳而来。

林粟让人将他们接应上船,尽管平安归来,但他们脸上却惊恐万分。

来不及穿衣,他们就从船舷翻入甲板之上,对着林粟便紧张作揖:

“千户,是西边的兀良哈胡兵,我们还没靠近就被他们的哨骑发现了,但是从被砍伐的树林来看,起码是上万人的规模!”

“上万人……”林粟脸色难看,他没想到兀良哈人居然将肇州给占了。

且不提这么一来他们的筑城的任务宣告失败,单单这群兀良哈人为何到此就值得林粟深思。

“返程,先把这事情告诉殿下!”

“再放出小舟,让几个兄弟去安东城告诉傅指挥使胡兵至肇州的消息!”

没有犹豫,他转身下令战船返回吉林,从这里返回吉林,只需要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足够。

肇州是皇帝钦定筑城的地方,如今被胡兵占了,而胡兵数量又远超自己这一部人,想不撤都没办法。

况且胡兵占据肇州还没有什么,但如果他们的目标是六城之地,亦或者是吉林城,那就糟糕了。

他做着最坏的打算,同时也宣告了自己第一次领兵镇守的失败。

或许他应当庆幸,如果他早到几天,并且开始筑城,那到时候他们这群人恐怕得要遭遇胡兵的围剿。

林粟带人撤退了,但他们的消息却被外围放哨的哨骑带回了肇州之地。

此时的肇州之地已经不似原始,而是被兀良哈诸部的胡兵砍伐树木,焚毁灌木,硬生生开辟出了一块白地。

数万人驻扎在这数里的白地与嫩江河滩上,简陋的兽皮帐篷一座连着一座,延绵不绝。

数万胡兵在帐篷之中随意穿梭,每个帐篷前都拴着马匹与两三只羊。

他们并不担心有人会偷羊,因为在游牧部落中,能吃牛羊肉的只有头人和大汗、台吉等权贵,普通的蒙古人只能吃一些粟、黍。

如当下,发现的明军的十余名哨骑往大帐赶去,路上可以看到许多蒙古人将一些粟黍放到石臼中研磨,随后随便往里放点羊乳,便放到篝火旁边等待吃饭。

或许是因为长期无法保持碳水来源,因此许多人肤色黝黑而身材瘦小。

十余名哨骑穿过了百来个帐篷,最后抵达了一座足以容纳几十个人的大帐面前。

哨骑的牌子头统领翻身下马,随着两个百户进入了大帐。

在帐内,一锅炖羊和一只烤羊摆放中间烹煮,那飘散的肉香味让这牌子头统领直咽口水。

“说吧,发现了多少明军?”

大位上,正在吃肉的哈剌兀将桌上的一块羊肉丢向了那牌子头统领,见状的牌子头统领连忙捡肉来吃了一口,并一边吃一边老实回答:

“大汗,我们看到了五六个汉人,他们往江里游了过去,江上有四艘大筏子,他们开炮轰我们,我们没能凑近看。”

“大筏子?”哈剌兀不紧不慢的吃了一口肉,继续问道:“有多大?”

“很大!”牌子头统领回答道:“它距离我们一两百步,我们的箭射不到,而且船上的人好像有几十个还是几百个。”

“……”听着这牌子头统领的话,哈剌兀摆了摆手:“你下去吧。”

“是!”牌子头统领抓着羊肉就退出了大帐,倒是在他走后,四周的贵族们纷纷向哈剌兀询问:“现在明军发现我们了,我们还要去吉林城?”

面对他们的疑惑,哈剌兀没有立马回答,而是不紧不慢的吃了两块肉,然后才开口道:

“你们也听到了刚才的话,四艘大船,几百人……”

重复情报间,他缓缓抬起头:“南边的皇帝给吉林城运了不少钱粮,与其去抢全宁城,不如去抢吉林城。”

“抢完吉林城,再把卜颜寨堡抢回来,然后往北边的水路退回北边,我要看看朱棣怎么来追堵我们。”

“万一他们追过来了呢?”一名贵族有些担忧,哈剌兀却吃了一口肉平淡道:“那就撤退。”

“我们这次往吉林城去,沿途的女真大小寨堡可以不封刀,抢不到吉林城也能抢他们,反正西阳哈那笨蛋已经死了,留着海西也没用。”

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举起木头制作的酒杯对众人举杯:“准备准备吧,明天该渡江去六城之地了。”

在哈剌兀下交代后不久,次日的兀良哈三万余骑开始用羊皮筏子渡江往南边的六城之地、吉林城进军。

同一时间,林粟也一边乘船返回吉林城,一边派人下船去通知松花江沿途的六城之地寨堡敌情。

一些实力弱小的部落得到了消息,当即就带着牛羊牲畜往吉林城撤退。

当初朱高煦答应过六十九部,六十九部都可以得到他的庇护,因此他们才会献上扈从和牛马。

只是不曾想这个去年才答应下的条件,今年就被他们用上了。

两天时间,十余部数千人往吉林城迁移,剩下没有迁移的部落都是诸如弗提斤这样的大城,他们有粮食自给自足,并且舍不得抛弃田地。

十月十三,在数千女真人往吉林城迁移的时候,吉林城内却在敲锣打鼓的举办婚礼。

朝廷为渤海王府准备的不止有婚礼所需的绫罗绸缎,还有朱元璋给的赏赐,以及教坊司的乐班。

乐班三十余人,吹拉弹唱间便把气氛烘托起来。

为了庆祝婚礼,亦失哈也难得大方,特意让人宰了城中的三百只羊和两头老迈而无法劳作的耕牛。

长桌宴再度在城内上演,兵卒们熟练的系上围裙,在王府门前烹羊宰牛。

王府门口,亦失哈代朱高煦待客。

由于王府太小,能入里的基本都是小旗官以上的军官,便是那不足百人的吏目,也得一半坐在外面。

婚礼事前朱高煦交代过不用交礼金,但即便如此,一些武官还是想着办法送礼。

礼金太多不收,那就是随便塞个几十文,聊表心意。

礼物太多不收,那就送些鸡鸭肉食,即便王府不吃,那也可以直接丢给广场上的兵卒们,让他们收拾过后给百姓添菜。

一场婚礼,硬生生让整个吉林城提前半天进入休息的时间,所有人都为自家殿下吆喝着。

相较于众人的兴高采烈,朱高煦这厮倒是在后院书房翘着二郎腿,摆弄着自己许久未曾弹奏的琵琶。

“来了个乐班……来的好啊……”

眯着眼睛弹起琵琶,朱高煦也为教坊司送来的这个乐班而高兴。

自己弹奏曲子固然有趣,但若是百般乐器齐奏,那才叫一个热闹。

有了乐班,吉林城的娱乐也能被丰富些。

这么想着,朱高煦都准备在之后让城中百姓修建个乐台了。

“殿下!殿下!”

人还没到,声音先到,张纯火急火燎的从外面跑进了书房,看着穿着衮服躺在床上的朱高煦,张纯连忙上前把放在一旁的九冕给抱起来:

“殿下,该拜堂成亲了。”

“知道了……”朱高煦坐起来,将那衮冕戴在头上,起身抖了抖自己的衮服。

相较于天子大裘冕的十二章,朱高煦身上穿的则是衮冕九章。

正常来说,郡王结婚要换三套衣服,不过朱高煦这边也没准备通天冠服和皮弁服,因此一身衮冕就是他缩减步骤后的成果了。

王府不大,规矩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定那么多。

这般想着,朱高煦也与张纯往前府走去。

只是不等他们走出内府,便见到一名兵卒在内府与前院之间的廊道久等着,看模样十分焦急。

“你是谁的部将,怎么敢来这里?”

瞧见那兵卒张纯便开始斥责,只当是这兵卒走错了路。

却不想拿兵卒听到了张纯的声音,并见到朱高煦后,立马就半跪在地上作揖:

“殿下,标下是林千户麾下兵卒,如今前来报信!”

兵卒一开口,朱高煦和张纯就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们没想到兵卒接下来的话。

“兀良哈诸部举兵而来,现如今已经占据肇州,渡嫩江往吉林而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