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募兵之论(2/4)

“国朝的情况我比你更了解,想要维持眼下的疆域,最少需要你口中的六十万募兵,而这个数量是都督府养不起的。”

“如果开放户部钱粮投入都督府,那户部就没有余力去修葺水渠、堤坝,国朝迟早有一天要被拖垮。”

徐辉祖还是觉得朱高煦的这套募兵制度不太现实,但他的话也确实戳中了大明日后倒台的原因。

在朱高煦的了解中,明英宗时期由于河南卫所贪腐的事件被曝光,六部在三杨的主持下,将卫所对于军屯仓的控制权归入了兵部和户部。

从此开始,原本日子滋润的军户成了一群吃饭都开始要看六部脸色的“讨口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军户人口繁衍和土地兼并的问题,吃不上饭的军户开始大量逃亡。

明英宗亲政后,他无力将卫所军屯仓的财政权夺回,只能从其它角度来给予军户福利。

在他的主持下,大明开始施行一种不太完善的募兵制。

起初,对于主动参军的军户,朝廷发给银二两,布二匹作为奖励,后来又改为发银五两作为安家费,并免掉其家庭五石税粮,额外免除家庭两人徭役。

至于被抽中当兵的百姓,朝廷则是发给白银三两五钱,并免除家庭一人徭役,但被募的士兵不发放月粮和行粮。

不过不管怎么更改制度,夺不回财政权的卫所始终是向六部要饭的叫花子。

尽管成化年间一度夺回部分卫所的财政权,但这种权力很快在弘治年间丢失。

因此到明武宗时期,募兵标准发生变化,士兵安家银下降为三两。

等到明世宗时期,嘉靖下旨增加募兵福利,对普通士兵允许支出行粮,月粮折成银两发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