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7章:谥号之争!朕这个皇帝难道不要面子吗?(1/5)

九月初三。

夏竦薨去的第二日。

那份绝笔奏疏《论朝政三思疏》也经由中书,传到了各个衙门官员的面前。

此奏疏,明显就是针对变法司和台谏。

若其不是夏竦的绝笔奏疏,苏良好歹也要反驳一下。

这种忧虑,完全就是杞人忧天。

苏良猜测,定会有一些官员拿这份奏疏大做文章。

一些平庸的官员,正事不做,就喜欢做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

他们根本不明白。

范仲淹、苏良、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完全不在乎权位名利。

理由是:夏竦勤政有为,治域有方,迷离之际仍不忘呈递奏疏,且病逝于官署案几之上,实为士大夫官员楷模。

百官反对的理由是:夏竦不配。

就如同泰山封禅一般。

除了夏竦的数名亲信,所有人都反对赐夏竦“文正”之谥。

故而,群臣皆出言反对。

两日后。

……

……

赵祯也有些懵。

他之所以赐此谥号,更重要的缘由,是答谢夏竦的启蒙之恩。

有官员称,谥号应由太常礼院和考功司拟定,官家私定,有违法度。

表面上。

第二日。

先帝去后,泰山封禅的崇高地位一下子在百姓心中降低了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