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东燕(1/3)

十月底的时候,枋头以北的石勒大军陆续撤退。

步兵带着辎重先行。

骑兵伏于后,看看能不能骗晋军出城追击,将其围歼。

结果直到最后,晋军也没有出动大队人马。

留守的数百义从军出城前行了一段,发现前方及左右皆有大队敌骑涌来后,立刻飞奔回了城池。

随后双方形成了默契,互不干扰,彻底脱离了接触。

十一月初一,邵勋在枋头北城接见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你是共县邢纬?”邵勋看着眼前之人,思索一番后,脱口而出。

其实他已经忘记这个人了。不过蔡承提供了一份今日前来拜访的人员名单,看到籍贯、名字之后,五年前的旧事再度浮起。

野马冈之战前,他率大军自汲郡北上。当其时也,有不少河北士人豪强送来给养,他召见了一些人,其中就有刑纬。

“正是。陈公好记性。”刑纬高兴地说道。

“一别经年,还能见到诸位英豪,心中实在快慰。”邵勋引领众人进了衙署。

“当年接到消息太晚了,未能随庾府君南下,引为恨事。”刑纬不住地唉声叹气。

其他人见状,亦纷纷哀叹。

邵勋笑而不语。

这些士族豪强没有南撤的原因很复杂,并不是他们所说的没来得及。

可能因为舍不得家业。

可能因为庾琛被压缩到了只剩郡城周边,无力联络。

也可能因为他们单纯不看好河南的政权,毕竟匈奴一方拥有海量的骑兵,河南一方就没几个骑兵,只能被动挨打。

总之非常复杂,没那么简单。

但公允地说,这些人也不是死心塌地跟着匈奴的,大部分都是迫于形势罢了,少部分人是想博取富贵——随着时间推移,后者会越来越多,前者越来越少。

枋头攻防战,如此大的动静,至少汲、魏、顿丘等地的大家族颇为关注,不断打探消息。到了今日,局势豁然开朗,一些人就迫不及待赶过来私下勾兑了——这会来的算是第一批,也是对重归大晋之事最积极的一批。

“家中情形如何?”邵勋招呼众人坐下,亲切地问道。

“回陈公,汲郡落入石勒之手后,需索甚多,苦不堪言。”刑纬叹道。

“我等还要送质子、纳钱粮、出丁壮,实在太苦了。”

“有时候贼人还过来抢掠女子、财货,石勒不能制。”

“是啊,小兵靠抢,大将靠勒索,前阵子我家就不得不送了两位女子。”

众人或面露愁容,或面露怒容,控诉不休,仿佛与匈奴不共戴天似的。

邵勋含笑听着,时不时点一下头,好像真的认可他们一样。

当然,乱世之中,多的是这样的人,无需过多苛责。

易地而处,如果邵勋是河北一坞堡帅,为了自保,也免不了这么做。

有些事,难得糊涂,况且现在还需要拉拢他们。

“诸君不容易啊。”听完他们的话,邵勋脸上浮现出同情的样子,感慨道。

“是啊,是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