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新来的小娘子是饭桶(1/4)

煮米饭什么的苏青青不懂火候,但是这些海蛎子和早上赶海得到的青蟹与贝类,都可以一股脑儿放水里煮。

海货本身带咸味,也不用加盐,煮开就能吃。

填饱肚子最要紧,苏青青挨不得饿,一饿就会头昏眼花冒冷汗、甚至躁郁。

这是童年阴影,她最害怕饥饿。

还好之前认真观察过张氏烧火煮饭,脑海里勉强有些概念。

张氏家的灶是一座船形灶台,前开一个鸡心形出烟孔,烟道通屋顶,后面设了挡火墙,上面放着二个釜,一个铁制的,一个陶制的,挡火墙下开一个方形灶门。

跟后代的灶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大铁锅,只有釜。

釜呈坛形,小口大腹,两边有两只耳。

苏青青从边上的水缸里舀了水,没找到刷子,凑合着用手搓了两遍青蟹、海螺和海蛎子。

这里取柴禾不方便,上山捡柴、砍柴都挺消耗体力的。

苏青青在别人家,自然也不能太讲究,索性一锅蒸了。

清蒸海蛎子,吃的就是个原汁原味,不必生开。待蒸熟后打开釜盖扇扇风,让里面快速降温,就很容易开口了。

把水、海蛎子、海螺、青蟹一股儿脑放进了铁釜里后,苏青青坐在灶门边,找出火折子学着张氏的模样吹起了火星,然后往柴禾上点。

这样一件点火的小事,却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想要在灶膛里烧起来,还得懂一点技巧。

苏青青点了三次火,才算是把柴给烧起来,然后连忙拿起火钳子伸进灶膛里,不时拨弄一下柴禾。

柴禾之间要有足够的氧气,火才烧的旺,都堆一起,很容易就熄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