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红历十年(2/4)

此刻要出门了,才晓得王夫人前日说甚么“多一个人参选,就多一个机会”,让贾兰也跟着去一趟礼部,碰碰运气。

贾寰没把这个小意外放在心上,面色平静地跟在贾政身后。

父、子、孙三辈人鱼贯出了二门,早有各自的小厮等候,马车也已停靠在门口,三人登车,隆隆而去。

日暮时分,原车返回。

贾兰蔫蔫的像霜打过的茄子,初选就被汰落了。

礼官给出的理由是“人稚好静”,直白点就是嫌他木讷呆板,不会逗趣。

贾兰刚满五岁,这个年龄段的皇子、世子都是小活龙,顽皮得很,没谁喜欢跟一截木头桩子玩耍。

贾兰的身份也太低,父亲就是个秀才,祖父从五品小官,曾祖才是荣国公贾代善,还不是嫡长支,是嫡次支,孤儿寡母单亲家庭,人又不讨喜,直接汰落。

王夫人得知,气得捶床哭泣,哭他苦命早逝的“珠儿”。

若有贾珠活着,中了进士,做了显官,贾兰身为他的嫡长子,岂会遭受这般冷遇?

她强捧嫡孙受挫,一腔希望都寄托在了贾宝玉身上。

让人喊宝玉来她的小正房,细细问了一番初选的事宜。

初选只挑家世、嫡庶、容貌、性情、口齿,每一样都是贾宝玉的强项。

比拼才学,他也不输人。

他三四岁时,已得姐姐元春手引口传,教授了数千字在腹内,又天性聪敏,素喜杂书,恃着伶口俐舌胡掰乱扯,敷衍出的诗文篇章不禁稽考,却能说得四座春风,纵是满腹诗书者,亦难以压倒他这与生俱来的风流不羁。①

在王夫人心里,最好的结果是宝玉、贾兰叔侄俩都中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