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红历九年(2/3)

总要要付出些代价的。

荣国府内宅,暂时就是这么个格局。⑤

贾寰只是这座大宅门里的一个孽庶,寂寂无名,全靠生母网红式出丑博得一点关注度。

生活不易,猫猫叹气。

“环三爷”自伤自怜,沿着林荫甬道一路前行。

沿途遇到雅致些的景致——盛开的芭蕉、憨拙的大石、幽篁的翠竹,便驻足流连,尝试着吟诗赋词。

通不通且不说,先把平仄阙搞明白了。

“古穿今”的苦处不止书法和繁体,吟诗赋词、时文制艺⑥更棘手。

八股还可以水磨工夫,诗词更考验天赋,没灵性之人出口就落入窠臼。

如果撇开风花雪月,只论科场试帖诗⑦的话,尚有规律可循。

贾寰这头理工狗很擅长考试,并不憷规则清晰地“试帖诗”。

奈何贾府这样的“诗礼簪缨”人家,酒局雅集应酬是少不了的,灯谜、酒令、诗社,曲水流畅,必须得出口成章,腹有锦绣。

这是贾寰对自己高要求了。

看看东西二府的当家爷们——贾赦、贾琏、贾珍、贾蓉,一个比一个草包。

贾寰不跟草包比烂。

他诵读四书之余,兼看《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字字句句都背诵下来,逮住机会就“学以致用”——

此刻对着一片凤尾竹嘀咕“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又对着坡上的藤架吟哦“白石黄花供杖履,青山绿水在渔樵”……⑧

怡然自得的时候,贾政忽然从一块高耸的寿山石后走出来,捋须打量他。

贾寰心中一惊,垂手站好喊人:

“老爷——”

“你这孽障……倒是个肯上进的,随我到书房来!”

一声厉喝,惊得贾寰心中一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