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高壮来送黄鳝(1/2)

水里挺凉快的,高岳干脆喊几个男生一起下水来游泳,不过有两个男生并不会游泳,就拒绝了。

林烨会游泳,被高岳一喊,就准备脱衣服下水,但他还没有来得及下水,就被赵静和阻止了。

赵静和是学医的,她很严谨的说道:“不能下水游泳!现在太阳大,水又冷,身体一冷一热,容易感冒生病!”

“高岳,你也快上来吧!就算村里的人在池塘洗澡,那也是在傍晚,不会在大白天的。”

被赵静和这么一说,高岳也没了继续游泳的兴致了,其实他也知道,夏天时,中午左右是不能下水游泳的,容易中暑气。

池塘的水并不深,边上就更浅了,高岳拿着一颗新鲜的鸭蛋,踩了两下水,就感觉能踩到底了,于是一路走上岸。

虽然衣服湿了,但天气炎热,过不了多久,也就干的差不多了。

高岳问大家要不要去捡鸡蛋,发现大家的热情不高,于是又问要不要去摘点杨梅。

“杨梅树那边可以躲荫,舒服些,这天气,吃点酸酸甜甜的杨梅,也好开胃!”在高岳的描述下,大家咕噜咕噜的吞咽着口水。

望梅止渴,估计就是这么回事了。

“走!摘杨梅去!”

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只是有人问之前摘的桃子梨子怎么办。

高岳说道:“就放在这棚子底下呗,等下我去开明程的车过来,直接装车走!”

从高明程的家,到棚子这里,是修了路的,就是为了方便直接把车开进来装货。

他们每个人摘的水果,少说也有二三十斤,一共得有两三百斤去了,让他们全部用手提着回去,那有点为难人了。

于是他们把之前摘的水果留在棚子这里,又拿了一个小点的竹筐过去。

高岳知道路,在前面领路。

杨梅喜欢生长在阴凉些的地方,因此一路走过去时,偶尔能躲荫,人就觉得凉快多了。

山路难走,一行人步行了七八分钟,才走到杨梅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棵最大的杨梅树。

这棵杨梅树被精心管理过,长势很好,一些树枝,还被人为的塑形过,因此树形不高,伸手可摘果,即使有摘不到的,爬上树,或者踩在简易手脚架上,就能摘到了。

此时树上挂着不少杨梅,有些是红色的,有些已经成了深红色,这是东魁杨梅的品种,因此每颗杨梅的个头都不小。

高岳摘了一颗深红色的杨梅,直接放进嘴里吃了起来,入口后,酸酸甜甜的滋味就在口腔中爆开,令他口齿生津。

现在的杨梅已经成熟了,口感那是相当的不错。

高岳又摘了一颗成熟的杨梅,对林烨他们说道:“要摘这种颜色的,那种鲜红的,先不要摘,味道还比较酸。”

一棵树上,杨梅也分先后成熟,需要人为的挑选,等树大果多时,一棵树,就能分批采摘半个月去。

“好,我们知道了。”林烨等人纷纷点头,表示知道了。

于是大家散开,开始摘起杨梅。

这里的杨梅树并不大,但每棵树之间的距离却不短,因此大家散开后,也够忙累的。

高明程之所以留这么多的间距,就是为了以后。

杨梅树是寿命很高的果树,并且盛果期很长,种植了二三十年后的杨梅树,每年照样能够结很多果子。

所以需要事先把距离留出来。

在他们采摘杨梅时,高明程早就摘了八个西瓜和二十来个香瓜了,他拿出一个大盆,往里面倒刚提出来的井水,然后把两个西瓜和十几个香瓜都丢进井水里泡着。

以前古人没有冰箱,在夏天时,喜欢把西瓜吊在井里凉着,但高家村的水井,都是敞口的,并没有安装辘轳,提水时,全靠人力,把系着绳子的小水桶丢进井里,打满水后再提上来。

因此这泡西瓜,也不能丢井里去泡着,而是只能用盆子装井水泡了。

他把西瓜香瓜泡上后,就又去了小富山。

高岳他们此时并不在棚子这儿了,不过他们摘的水果还留在这里,其中一个篮子上,还摆着一颗儿童拳头大的鸭蛋。

高明程没急着去找他们,而是先把留在这里的水果提回家去,放在阴凉的堂屋里存放。

来回两趟,就把水果都搬回家了,他又去鸡舍捡鸡蛋。

只是在早上时,就已经被陈大松捡过一回了,因此并不多,他才捡到十来个鸡蛋,路过池塘边上的草丛时,他倒是捡到两个鸭蛋。

鸭蛋比鸡蛋的个头大,蛋壳呈青色,所以有种颜料的名称就叫做鸭蛋青。由于鸭子经常吃小鱼小虾,它们的蛋壳也比鸡蛋壳要硬一些。

说起来,鸡如果摄取的钙元素不够的话,就会下软壳蛋,所以想要鸡长得好,下蛋多,还是得适当喂点饲料,还要有碎石供鸡啄食。

碎石不用担心,小富山这么大的山,够它们啄个几百年了。

高明程把鸡蛋鸭蛋捡了,又顺便采摘了一批时蔬,等下高岳他们回来后,就可以准备动手煮中午饭了。

正这么想着,就远远看到高壮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明程哥!”大老远,高壮就欢快的朝他打招呼了。

高明程抬头看到他,提起装满蔬菜的篮子,朝高壮走去。

高壮虽然是骑着自行车,但一只手扶着把手,另外一只手却是提着一个小木桶。

等高明程走了过去,高壮也在一棵樟树的底下停了车。

他把手里的木桶朝高明程递过去,笑着说道:“明程哥,我看到你带了朋友过来,所以特意给你送些菜吃。这五条黄鳝,是我前几天在田里捉到的,已经养了几天,吐干净沙子了。明程哥你看——每条黄鳝都好大,一条起码有一斤多!我还捡了一些田螺,不过田螺有些少,不够你们吃的。”

虽然大家都在村里,但从老村走到牛尾岭,还是有段距离的,再加上天气热,一路走过来也累,因此在细奶奶喊高壮给高明程送黄鳝时,高壮干脆骑着自行车过来。

他骑着车,戴着草帽,一路过来,并不觉得热,反而有种年轻人的萧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