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韩桢缓缓开口,朗声道:“扬州之盟,赵宋对我大齐纳贡称臣,焚誓表,杀三牲,敬告天地。你却罔顾天道,逆反君臣人伦,暗中勾结外夷,联手伐齐,你可知罪?”

“臣知罪。”

赵佶伏地应道。

“倒行逆施,荒淫无道,致使百姓饿莩遍野,流离失所,你可知罪?”

“臣知罪。”

韩桢每问一句,赵佶的眼角就抽一下,他想要反驳,可却没那个胆子,只得伏地认罪。

一般而言,前朝灭亡,本朝建立后,就该立刻着手修史了,元朝拖得太久了。

不过作为起居注的史官,同样也要记,因为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如此一来,后世人在编纂史书时,便能进行双重印证。

赵佶双眼一亮,赶忙快步上前,口中喊道:“吴卿,吴卿。”

违命侯,对曾经的一国之君来说,以违命为爵名,已经不单单是讽刺,而是实打实的羞辱了。

“本候一时口误,还望吴尚书莫怪。”赵佶立马改口。

赵佶苦笑一声:“他不是不借,是不敢借。”

现在明白,为何攻城之时,明知先登十死无生,为何还是有无数士兵趋之若鹜,争先恐后了吧?

当然了,宋时的爵位不比汉时,只有品阶,没有封地,虽也有食邑,可实际上就是个名头,相当于固定工资。

韩桢说道:“没有食邑,届时自会有人与你道明。”

见他神色愤慨,那名官员挑了挑眉:“净街候想抗旨不成?”

大殿角落的颜阶,正奋笔疾书,将对话一字不差的记录下来。

这时,赵佶忽地问道:“敢问陛下,臣……臣的爵位食邑几何?”

“着哇!”

汉时的爵位,是正儿八经的有封地,整个封地的税收,也就是食邑,都归勋爵所有。

赵楷欲哭无泪,语气茫然地问道:“父皇,咱们如今该去哪?”

赵佶讷讷地应道:“朕……本候晓得了。”

关键,爵位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

他自小便锦衣玉食,哪怕逃到了南方,也没受过罪,一想到即将露宿街头,心中就一阵慌乱。

按照宋时标准,一户一贯一百钱来算,他这个爵位,一年的固定俸禄也就七百贯出点头。

还想要食邑,想屁吃呢?

皇帝赐讽爵位,并非韩桢首创,自古有之。

其实像这种大朝会,有专门的史官记录。

比如刘邦给大哥的儿子赐封刮羹候,便是讽刺大嫂曾经在他落魄时的作为。

稳住李若水后,吴敏这才问道:“不知赵候寻本官所为何事?”

官员吩咐道:“明日卯初在此上值,若敢敷衍了事,休怪本官扣侯爷的俸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