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数量庞大的俘虏(1/2)

!--go--

?

燕将杀了刘山之后,刘山麾下的兵马再不像刚冲上来时那般留手。

“兄弟们,他们杀了将军,和他们拼了!”最早发现刘山被杀的几个兵士‘挺’矛刺死挡在面前的燕军之后,一甩手臂对身后的同伴们喊道。

听说刘山死了,这些自从燕国复国就跟着他的兵士们顿时疯狂了,他们一个个怪叫着再也不顾及与他们作战的同是燕国人,猛扑了上去。

五万疯狂的人,战斗力远远要高出十万战意并不是很强烈的军队,很快燕军尚未来及完成的防御就彻底的被摧毁了。

就在燕军开始溃退的时候,蓟县的城‘门’突然打了开来,一群夏军从城内冲了出来。

城外刚战事刚起的时候,李鑫蓬一直站在城头上观望着城下的战斗。

他并没有立刻率军冲出城来,如今他是孤军深入燕国境内,虽然杀了臧荼,可他毕竟没有彻底摧毁燕国的军事实力,虽然城外的燕军被攻击,可谁也不知道那会不会是敌人耍的计谋。

直到燕军开始溃退,李鑫蓬发现他们在败退的时候完全没有章法,庞大的军队就像是一群被野狼驱赶着的麋鹿,除了逃命再没有其他的后着。

他这才真的确定燕军确实是败了,下令打开城‘门’,全军向燕军发起攻击。

见蓟县城‘门’打开,王儃连忙抬手止住正在追击敌人的军队。

这支军队虽然和燕军有些不同,但他们除了头盔并有太明显的区分标准,王儃怕一旦打到胶着状态,原本应是同盟的夏军和眼下的这支军队会发生冲突,产生不必要的伤亡。

刘山培养出来的这支军队停了下来,逃跑的燕军却并没有能够得到片刻的喘息。

从蓟县城内冲出的夏军战斗力明显高于刚才与他们战斗的军队,夏军冲出城后,一些燕军还试图转身抵抗,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选择是盲目和完全错误的。

三万夏军‘潮’水般的扑向‘混’‘乱’的燕军阵营,许多跑的慢的燕军倒在了夏军的长剑和长矛之下。

相互约为同盟的将军们此时也是各自顾着逃命,根本无暇顾及盟友。

“凡是投降者不杀!”李鑫蓬手提长枪冲在最前面,他一边抡枪追赶燕军,一边高声对身后的夏军下达了留下俘虏的命令。

有些燕军实在是跑不动了,一听李鑫蓬喊出“投降者不杀”,连忙丢下兵器跪在地上向夏军投降。

夏军果然没有杀这些投降的燕军,许多夏军将士从他们身边跑过,继续追赶前面的溃兵,最后是一群专‘门’负责收容战俘的夏军把这些投降的燕军汇集了起来,朝着蓟县城外押去。

这场战斗,李鑫蓬希望的并不多杀伤敌人,跟随项烨久了,他有的时候很能揣测项烨的心思,他很清楚,项烨要的是燕国,自然不愿多杀燕国人,所以他在战斗中尽量多的保留战俘,以讨好燕国平民。

溃败的燕军逃出了十多里才彻底被夏军歼灭,在追逐中,又有两员燕将死在了夏军的手中。

当战斗结束的时候,夏军押着人数远远超过他们的战俘回到了蓟县城下。

蓟县的城‘门’紧闭着,在李鑫蓬率军追赶燕军的时候,王儃并没有要求守城的夏军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城。

他很清楚,李鑫蓬在率军出城前必然是‘交’代过城内的守军,在夏军返回之前不要打开城‘门’。战场是残酷的,许多时候为了获取一点利益,不得不放弃另一部分利益。

李鑫蓬清楚这一点,王儃同样也很清楚。

在夏军追赶燕军的时候贸然要求进城,除了会带来不必要的冲突之外,什么好处都不会有。

刘山死了,王儃暂时接管了这支五万人的军队。他知道,在这支军队面前,他始终只是个外人,军队愿意听他指挥,不过是刘山之前‘交’代过,这一场战斗一切都听从他的。

战斗结束了,他还能不能指挥的动这支军队,他说不清,被他指挥的军队同样也不清楚该不该再听他的。

一批批丢盔卸甲的燕军被夏军押着返回了蓟县城外,王儃远远的看到李鑫蓬骑着高头大马向城外慢悠悠的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