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匈奴使者(1/5)

!--go--

?

大量的中原平民涌向九原,这些到达九原的平民全部都分配到了土地,而且依据九原国的政策,他们不需要向国家‘交’纳一颗粮食,在他们上面也没有盘剥他们的贵族,通过这些平民的口,中原更多的平民向九原涌来直接导致了中原少数地方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除了吸引平民,吴忧还张贴了招贤告示。项烨招贤是不拘一格,不是完全依照后世科举那样凭靠文章来决定是否任用,他让人整备了许多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牵涉到国家治理的很多范畴,由那些前来参加征募的贤人回答问卷,选择回答的最好的委以重任。

一整套改革措施下来,九原国的官员几乎全换了一遍,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人口的增多,九原军的人数由最初的不足三万,迅速扩增到十五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后来新增军队完全没有作战经验,只能在训练中培养战斗技能。

项烨十分重视神‘射’营和天机营的建设,将来与匈奴作战,若是用重骑兵对战,九原国一方面是战马品种不如匈奴,另一方面则是没有训练出强大的骑兵,在战场上必然是要吃大亏。若是依靠弓弩远程‘射’杀匈奴骑兵,等到匈奴骑兵冲近之后再用重步兵摆出的矛阵抵挡匈奴骑兵的冲锋,则会把伤亡减到最小。

对重骑兵的建设,项烨从来没有放弃过,李鑫蓬的虎贲营所有训练几乎都是骑兵战法,项烨把所能筹备到的战马全部分拨给了他们。这支军队将来会作为奔袭匈奴的主力使用,项烨始终崇尚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他不会忍受一味的被匈奴人进攻,而自己却只能被动防御。

九原国踏上兴盛的道路仅仅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还要归功于项烨是个从两千年后来到楚汉时代的人。他把后世的治国经验与当代的现实进行了‘揉’和,选择了一条折中的路线,自然能够鼓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在采取新政的同时,项烨也不忘选择一批识字的人分配到各个村落里教孩童识字,同时他还让人编撰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书籍,对平民幼童灌输盲目的尊君思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