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棋类智能的过去(1/4)

围棋的基本规则听起来并不困难,顾名思义,就是要以己方的棋子围杀敌方的棋子,最后双方比较自己围起来棋盘面积,来确定胜者。

古时称“奕”,“奕”中要“悟”!

这种游戏形式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算得上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的智力活动之一。

在三国时期左右彻底流行了起来,当时的诸多文人名士,均好对弈,并以好棋艺为傲。

晋朝流行各种文人风骨,下围棋吹牛皮更是成为风尚。

大约是在隋唐时期,围棋传播到了如今同样比较活跃的日韩地区,而后至世界各地。

围棋的棋子仅仅只有一种,这与不少其他流行的棋类,诸如象棋,军棋,国际象棋等完全不同。

没有名称各异,功能和用法各不相同的棋子,双方仅各持黑白圆形棋子进行对抗。

赛事所用的棋盘,横纵各一十九条线,共计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

棋子一一落在这些交叉点上,交替行棋,落子无悔。

可恰恰是简洁的棋子和行棋规则,衍生出了无穷无尽的变化,其中的繁杂程度远胜规则花里胡哨的不少其他棋类。

三百六十一个落点,每个落点又均存在三百六十手应对。

如此循环往复,可以计算得出,在标准的19x19棋盘上,一共会有361!种各不相同落子顺序。

有人可能会说了,361看起来好像也不大啊,但实际上阶乘符号!代表的是所有小于和等于该数的正整数的积,是一种两百年前引入的数学概念。

即n!=1×2×3×...×(n-1)×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