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赵郢:多行不义必自毙(1/2)

见蒙武这老匹夫有即将暴走的迹象,王翦老将军这才笑了笑,端正起了神色。

“稍安勿躁——都多大年纪的人了,还这么耐不住性子,真要是有事的话,还轮得到你我在这里着急?”

说着,用手指了指上面。

蒙武顿时恍然大悟,猛地一拍大腿,咧着大嘴笑道。

“我就说,我就说嘛,这事根本就不对劲,这么大的事,宫里那两位,愣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说完,自顾自地拉了一条板凳,在王翦对面坐了,抢过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老神在在地喝了起来。

“不过,话说回来,长公子那么聪明睿智的一个人,为什么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回来,这不是给皇长孙添乱嘛……”

王翦沉吟着放下手中的茶盏,看着对面的蒙武,颇为认真地道。

“不知道。但老夫觉得,这不是我们做臣子的,应该考虑的问题。”

说到这里,王翦破天荒地提起茶壶,给蒙武倒上一杯茶水。

“你觉得,就凭如今的形势,事情还能有什么变化吗?你且放宽心,陛下和皇长孙殿下,自然有自己的考虑和安排,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要想富贵长久,最紧要的事,就是要恪守自己的本分……”

蒙武有些诧异地抬起头来。

“你这老匹夫,今日怎么忽然给我说起这个,你不是应该和我对着干嘛……”

王翦没好气地骂道。

“要不是你死皮赖脸地天天往我这里蹭,老夫有闲心搭理你这粗鄙无谋的莽夫?滚滚滚,我这茶,可是皇长孙在江南的时候,亲手炒制的雨前茶,就连陛下那边,都没有多少——这可是南儿专门给我要来的,你个老货,别给我浪费了……”

蒙武:……

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

“王老匹夫,不伱不就是有個好孙女吗?有什么好显摆的!老夫有五个孙子,再过几年,一个人给老夫生三个重孙女,就是十五个,呵——你有本事,让你们家那混账东西给你憋足了劲的生……”

说完,一把抢起几案上的茶叶,调头就走。

王翦:……

“姓蒙的,你个老东西,不当人子……”

但是,等他追出房门,蒙武那边已经扬长而去。他站在门口,良久,才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

跟这老东西,斗了一辈子,临到暮年的时候,终于不用再斗了。

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

四公子府。

易先生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几个精壮的汉子,目光严肃。

“事情可曾安排妥当?”

“回先生,已经安排妥当,在我们的人准备妥当之前,绝不会让长公子踏入咸阳一步……”

易先生点了点头。

“善!不过,我不管你们使用什么手段,但一定要务必保证长公子的安全,在他踏入咸阳之前,我不希望他的安全出现任何问题……”

几个汉子,肃然领命。

“诺!”

说完,转身大步而去。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易先生不由悠然起身,背负双手,看向章台宫的方向。

“好戏,终于要开始了……”

……

章台宫。

刚刚走马上任的车府令张良,捧着一堆奏疏,恭恭敬敬地送到赵郢的面前。

“殿下,这是今日份的奏疏,臣已经根据内阁那边的批注,按照轻重缓急,做好了分类,请您过目……”

赵郢赞许地点了点头。

“善!”

他以皇长孙的身份,监国理政之后,朝中各项人事,几乎没有任何的调制,唯独把已经用习惯了的张良,提到了车府令的位置。

这个位置,位卑而权重。

算是赵郢身边亲近之人,不过,张良似乎适应的很快,仅仅几天,就完全适应了车府令这个官职的身份。

所有的事情,都给赵郢打理的井井有条。

让赵郢十分满意。

见赵郢已经开始神色从容地批阅起今日的奏疏,张良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提醒道。

“殿下,东海君府上那边,这几日动作不断,我们真的要继续看着吗?若是闹得大了,恐怕不好收场……”

赵郢闻言,手上的动作,不由微微一顿。

旋即便轻轻地点了点头。

“无妨,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继续让人留意着吧……”

“诺!”

张良神色不动,躬身而退。

赵郢就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继续在那里批阅奏疏,跟始皇帝不同,他记忆力惊人,大脑当中,就跟有一个资料库似的,对大秦各处大体的情况,都心中有数,故而,处理起奏疏的速度极快。

几乎是扫一眼,就能大致的判断出内阁那边的批注是否合理。

然后迅速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与批注。

不到中午,一天的奏疏,就已经全部处理完毕。

然后,起身,步履悠闲地去了后花园。

远远地就看到始皇帝穿着一身寻常的衣服,如乡间老农似的,在那里整理着自己的那三分菜畦。

一旁的郑皇后,也一身粗布钗裙,蹲在那里忙活。

“大父,您老人家这就不厚道了啊,哪有把我这个尚未成年的大孙子扔那里替您干活,自己倒好,跑到这里逍遥快活的——大母,您说对不对……”

他一进门,郑皇后就看到了他,见他一进来就开始皇帝的玩笑,顿时莞尔,凑趣道。

“对,对,对,回头让你大父给你补偿……”

始皇帝拄着长耒,站起身来,扭头看着他笑骂道。

“你这才干了几天,就跑到你大母这里来告状——怎么,今天的奏疏又批阅完了?”

赵郢笑着点了点头。

“完了,哪能跟大父您似的,天天趴在那里,黑天白夜的忙活,把自己累得半死。为人主者,当学会适当放权,岂能事必躬亲,代下司职——不然我们大秦养那么多官吏做什么,养他们,就是让他们给我们做事的。”

始皇帝瞥了他一眼,就近找了一条石凳坐下,颇为随意地问了一句。

“若有缺漏当如何……”

赵郢也笑呵呵地扯过一条石凳,凑到始皇帝的旁边。

“做的好了,就加官进爵,做的不好了,那就依律追责就是,该贬官贬官,该流放流放,该砍头砍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