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贾珩:嗯,之前一时失言(2/4)

贾与咸宁公主在亲卫的扈从下,来到大相国寺。

寺庙建筑宏丽庄严,寺中景致优美,更钟楼、鼓楼嘉立于东西两侧,甬道以青石板铺就,绵延通至天王殿,青墙黛瓦,古色古香。

方丈智通法师,早已得知贾珩来到的消息,命知客僧谢绝了为数不多的香客,将贾珩和咸宁公主引入后山一间禅房。

禅房布置简素,内里放着三足六耳香炉,混合着檀香、冰片的青烟袅袅升起,散发而出的香气,令人心神都不由自主安定下来。

智通法师提起个紫砂壶,给贾珩以及咸宁公主斟满了一量杯茶。

贾珩客气地道了一量声谢,而后将一双清冷的眸子凝了凝,打量着对面身着架裳,面带微笑的僧人

这是一个年岁五十左右的老者,面容富态,慈眉善目。

「智通法师,先前府城论陷于贼寇之手,听闻法师庇佑了不少百姓?可有此事?」贾珩问道。

智通和尚单手立起,苍声道:「出家人慈悲为怀,前日城内混乱不堪,苍生嚎哭,贫僧平日仰仗城中众施主供奉香火,结下善缘,尽力庇佑一方施主平安。」

贾珩道:「智通法师真高僧大德也。」

既是高僧大德,等到清查田宙兼并,横行不法,如果事涉大相寺,就「宽刑」一些。

「将军谬赞了。」智通和尚谦虚了下,然后又恭维着贾珩说道:「贫僧所为,不过庇护几人,而将军收复开封府城,才是拯溺百姓于水警火,功德无量之事。」

贾珩道:「本官受皇命平叛,收复府城,安定百姓,不过本分而已。」

想了想,问道:「智通法师出家多少年了。」

智通和尚不假思索道:「贫僧自六岁持戒修行,至如今,已有四十三年矣。」

贾珩点了点头,道:「那智通法师算是对开封府城知之甚深了。」

「不敢言知之甚深,但城中的一些大事,还是知道一二。」智通和尚拿捏不住对面贵人的心思,小心翼翼应对着。

贾珩沉吟道:「黄河为患,决堤之时,法师可有印象?」

康熙朝的治河名臣斩辅和陈潢,凡有一言可取。一事可行者,兼听。

智通和尚目中涌起一量抹不易觉察的异色问道:「将军是说北面儿的黄河?「

略作沉吟,徐徐说道:「崇平三年,封丘县决堤,黄河水變淹开封府城,及城墙尺高,开封府下辖州县,死伤军民两万余众,十余万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

距今也有十二三年了,这几年倒是雨水響不多,未闻决堤之事,反而旱皇两灾连绵,据贫僧听知,官府派了河道衙门驻扎开封府城,想来修缮河堤,不复遭河患之苦。」

贾珩道:「贼寇陷落开封府城,原河道总督费思明被戕害,如今河台衙门只余小吏留守。」

「阿弥陀佛。」智通和尚双掌合十,念了一量声佛号,眼皮查拉,念诵着超度经文。

贾珩与一旁坐在不远的咸宁公主对视了一眼,转而看向持经念诵而毕的智通,问道:「法师在寺庙许多年,可曾听闻城中精通水数经流域的人士?」

朝廷工部都水监自有水利官员负责清修全国水利,但也可以听听民间一些奇人异士的意见。

智通和尚沉吟了下,道:「将军这般一说,贫僧还真

想起一人。「

「哦?」贾原想着随问,不想这智通和尚还真有识得精通水利工程的民间大能,不过转念一量想,也不觉得奇怪毕竟是开封府城四十多年的地头蛇。

智通法师解释道:「其人家学渊源,喜读水畿经舆图,精擅绘画,他时常来描摹佛像,曾为寺中僧侣驱逐,贫僧见其所绘佛图棚棚如生,一来二去,相识了下来,原也是为河道衙门礼聘,后来不知怎的,就离了河道衙门。」

一般能画河道水数域图的人,肯定有画技傍身,其他方面的画艺也不会太差。贾珩问道:「不知此人姓甚名谁,现居在何处?」

「其名关守方,家就住在马道街铁锁胡同,将军派人问应知。」智通法师道。

贾珩记下名字以及地址,点了点头道:「那多谢智通法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