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人图 第51章幽州雄关锁钥处,虎据龙盘帝王都(1/2)

    弃疾心中惦记《梦溪笔谈》所述,向爷爷说道:“当年沈老夫子依太行北行,因河北西路山崖中镶嵌有螺蚌鹅卵石,推断那里可能曾为沧海,我们能否也到那里,好好见识一番。”

    辛赞笑道:“宋臣中很多人包括包拯、欧阳修、王安石、苏辙、苏颂等曾出使辽国,主要到其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五京之地。随着五京设置演变,出使地点也不尽相同。先是上京居多,但其路途过于遥远,辽在中京设有大同驿,专门接待北宋来使。辽太宗将幽州定为南京幽都府,而其虎北口则是大宋出使上京、中京南来北往的必经地,五京之中,最为繁华。

    “路振、王曾曾分别出使辽上京、中京,均记述所行路线。后来再有沈括以翰林侍读学士身份,出使契丹交涉划界事宜,获成而还,并将途中辽国山川险阻及风俗人情绘记成《熙宁使虏图抄》上于朝廷,比之路、王所记更为详尽。

    “此线驿路回时自上京临潢府,经中京大定府,从虎北口穿越燕山,到达南京析津府;复转南行,过白沟河,进入河套,直行汴京。路途遥远,中转驿馆三十多座。那里要走太行山东麓,与我们目前所在颇有些距离。

    “我等却是要去金国上京会宁,与辽上京、中京方位不同,要经过幽州燕山东首以外之地渝关,向北便是辽西走廊,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我们此行正要途经那里,届时你们身临其境,该当更有体会。”

    弃疾听到不能经过《梦溪笔谈》所载沧海桑田的地方,心有不甘,于是问道:“我们能不能绕了过去看一看?”

    辛赞听了不禁皱眉,高了声呵道:“弃疾!”

    成银与弃疾均吓了一跳,不知道辛赞为什么突然不悦。辛赞想起弃疾向来听话,自己很少对其疾言厉色,今日要过去也是好奇之故,随即缓了声色,道:“《梦溪笔谈》书好,也的确于你今后学问见识大有助益,但它浩如烟海,你将来事务繁巨,没有半点闲暇,决不可分心二用。我刚才说了,那里与我们颇有些距离,绕过去势必耽误大事,也要做吗?

    “你还未意识到此行如何艰险,它既关乎你爹爹姑父诸多人的生死成败,更关乎宋金两国百姓的福祉,你专心致志、全力以赴,都未必能功行圆满、全身而退。《梦溪笔谈》博大精深,欲要尽窥绝无可能,以沈姑姑之能,单纯李舜举家雷电一事就耗费了她许多精力,你如此执着,此行你不用去了。”

    弃疾得爷爷当头棒喝,也猛然警醒:“爷爷已不止一次如此说过,即便沈姑姑也说《梦溪笔谈》的学问非我专务,只是借之打探消息,实际助益却是不多。”

    当下对辛赞说道:“爷爷放心,弃疾记下了,此书留待天下太平以后,我再像沈姑姑那样去全力揣摩。”

    三人输赢兴衰讲个不停,书中不可尽表。一路向北,中间并无耽搁,这一日来到宋辽原来的边境白沟河,辛赞道:“当年靖康之难,二帝被掳北行,龙图阁学士、签书枢密院张叔夜随从,道中不食,至此,闻人喊:‘过白沟河了!’竟以死不入辽境之由,自行扼喉而死。他两次征剿梁山,你们师门长者重要人物先后因此身死,可说颇有过节,但晁盖宋江不以自己性命之故,以其博大胸襟,当场已予以化解。而张叔夜在这里如此气节,当真令我们无比敬仰,我们拜他一拜。”三人均不知叔夜埋身何处,便朝着白沟河原来宋境一侧的河岸拜了几拜。

    过了白沟河,不久便到幽州城下。

    幽州,早在西周初年,武王即封召公于此,称燕,又封黄帝之后人于蓟,后来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秦代设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汉高祖五年,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东汉光武改制时,于蓟县置幽州刺史部,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后成为范阳节度使驻地。安史之乱,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