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皇帝的手段,平衡的艺术(1/3)

李绚走进舱房。

窗户下,慧日和尚正在专心的看着一本书籍。

看那样子并不像是佛经。

“大师!”李绚站的稍微远一些,很有礼貌的停下脚步。

没有随意去探看。

“这是当年法显大师书写的《佛国记》。”慧日和尚平静的将《佛国记》向前一推,看向李绚说道:“王爷应当知晓,师祖玄奘并非第一位成功前往天竺,然后又成功返回的中土僧人。”

“有过听说,但不详,还请大师细解。”李绚微微合十。

“南朝宋永初元年,也即两百六十多年前,高僧法显大师召集无竭法师、昙朗法师、僧猛法师等二十五人,从长安出发,西渡流沙河,过葱岭,越大雪山,过茫茫戈壁,抵达舍卫国,遇恶象,造狮救,遇犀牛,大鹫来,至恒河,求经典,最后在南印度搭船经由海道,回到了广州。”

慧日和尚最后抬头,看向李绚,认真说道:“出发二十五人,最后只有五人幸存,其他人,或死或留天竺,最后只有法显大师,取海路单身回归中土。”

李绚认真的点头,神色郑重的说道:“大师功德无量。”

慧日和尚淡淡笑笑,然后道:“王爷可知,法显大师和师祖西行之路虽大段相同,但有一段,却是南北分明。”

“大师请讲。”李绚神色肃穆起来,今日的重头戏来了。

慧日和尚将手里的《佛国记》再度向前推了推,然后开口说道:“师祖在抵达兰州之后,稍作歇息,便前往凉州,走丝绸之路北线,前往张掖,但法显大师,却是沿湟水,入鄯州,然后过青海湖,北向西北踏入祁连山,过大抖拔谷,进入张掖,这便是如今我等所行之路。”

大抖拔谷,这个名字李绚并不陌生。

如今大唐甘凉道大军,便被吐蕃人死死地堵在大抖拔谷西北,丝毫不得存进。

“多谢大师了,小王必定诚心拜读。”李绚认真诚挚的拱手,神色肃穆。

慧日和尚轻轻笑笑,然后低头拿过另外一本佛经,低声诵读了起来。

李绚深吸一口气,整个人无比庆幸。

好在他在长安时,去了趟大慈恩寺,否则就真的错过了这段机缘。

虽然说如今两百多年过去,当地的地形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他依旧能从中获得很多有用的东西。

毕竟那一带的地形,军中的探子不知道探索了多少遍,但大军依旧被死死地堵在大抖拔谷北侧山谷。

如今有新的线索,说不定就能找到一条新路。

只有在群山峻岭之中待过的人,才知道,没有前路,那是何等的绝望。

从慧日和尚的房中离开,李绚转身走进了邓紫阳的舱房中。

不同的是,邓紫阳站在了一侧舱壁前,在他的前面挂着一张地图。

地图并没有太过新奇的,很粗糙的青西盆地的地图。

这些年,即便是普通的商旅也有不少前往青西一带的,毕竟格尔木一带还是很繁华的。

那里,正好是昆仑山脚下。

邓紫阳的目光死死地盯在昆仑山上。

“当年周穆王架八骏车西行昆仑山相会西王母。”李绚走到了邓紫阳的身侧,低声说道:“但神话之中的昆仑山,似乎说的是祁连山。”

“西王母居住在瑶池,昆仑山之北,元始天尊居住在玉京,昆仑山之南。”邓紫阳微微笑笑,说道:“贫道找寻的是玉京,而非瑶池。”

“《山海经》中曾记载,昆仑山,海内最高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方圆八百里,高达七、八千丈……雄踞为冠,为天帝都城,天帝派天神陆吾管理昆仑山。”

李绚认真的看着邓紫阳,说道:“但在青西一带,无论古时,还是现在,相比中原,那里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世上或许有昆仑山玉虚宫,但绝对不在西北。”

邓紫阳平静一笑,说道:“那么王爷觉得在太古之时,中原,在什么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