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学阀 第四十四章 榨取最后的剩余价值(修订完毕)(1/2)

    狭义上说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器飞行的动力,广义上说它也是航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如果将航空发动机的百年历史进行划分,那么可以根据其具体技术,可大致将其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来特兄弟的首次飞行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在这段时期内,活塞式发动机统治了40年左右。

    第二个时期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到21世纪,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开创了喷气时代,并居航空动力的主导地位。

    后世提起我们航空事业的发展,前期最让人心痛的就是航空发动机,技术问题迟迟无法克服,不得已需要采购他国产品,每每提及于此,总是让不少军迷惋惜。

    而这个先天性心脏病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空军实力的发展,国产化率也因此受到折扣,直到国产太行系列出厂才算是喘了一口气,但距离国际一流水准,仍有一段距离。

    谈到差距问题,有不少人把问题归咎到我们发展太晚,一步晚,步步赶。

    事实上早在抗战爆发前,我们国家就已经开始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布局,彼时国内国外的差距并不算大。

    当时蒋光头将航空署改组为航空委员会,自任委员长,宋美*任秘书长,看上去对国产飞机支持力度非常大。

    但实际上委员会的成员创办机械厂后,有意制造飞机发动机,并且与寇蒂斯来特飞机发动机厂、勃来特惠特尼等飞机公司已经完成飞机发动机技术的转让。

    但偏偏宋美*横插一脚,认为花费太多,直接削弱属下的权限,并且听信意大利顾问的建议,放弃原本规划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转让计划,转向意大利技术。

    你要说意大利的飞机技术差归差,但引进来也不是不能用,可宋美*就是拖拖拉拉,不肯通过技术采购方案,最后到了抗战爆发,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引进彻底流产,国内国外的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

    就这还没完,经不住属下埋怨,宋美*干脆直言:“反对和美国合作生产飞机,认为远不济急,不如购买现成货。”

    也是,造不如买,不买哪有油水可赚。

    想到这里的程诺忍不住摇摇头,心说也就是四川了,要是换成上海、广州等地造飞机,后面说不定被这群买办给盘剥成什么样子。

    不过距离蒋光头上位还有一段时间,足够程诺去发育积累了。

    晃晃脑袋,把刚刚那些负面情绪给排空,程诺三步并两步,很快就来到了克虏伯公司的车间门口。

    恰巧看到哈伯正站在门口,焦急地走来走去。

    抬头碰见程诺,哈伯立马双手迎了过来:“我亲爱的朋友,终于见到你了,这些天我快把你想死了。”

    看着对方风尘仆仆的样子,程诺心说你这条命还真大,居然真的从法国空军和高射炮的双重火力下活了下来,真是有两把刷子。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程诺表面上的功夫还是非常到位,给予对方一个热烈的拥抱:“亲爱的哈伯上尉,几日没见,你是越来越年龄了,也快把我给想死了。”

    哈伯抖动着胡子,夸张地笑道:“是吗?你当初应该和我一起坐上飞机,欣赏化学武器下的美景,彻底领略科学的魅力,这样你也能变得和我一样年轻。”

    程诺哈哈大笑,松开怀抱道:“算了吧,我这人比较恐高,真上了飞机,不仅年轻不了,还得衰老不少。”

    心知哈伯找自己有事,要不然也不会在这里堵着程诺。

    不过对方既然不肯直说,程诺也乐得跟对方打着哈哈,反正也不费什么东西,最多是一些口水罢了,不值什么钱。

    还没寒暄上几句,哈伯的那点心思就按耐不住了,收起笑容认真道:“亲爱的朋友,你那边化学武器的存货还有多少?我这边急需,越多越好,上不封顶。”

    程诺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饶有兴趣道:“这么说,我提供的化学武器质量还不错,那么咱们当初说好的实验数据,怎么没有给我呢?”

    “这……这个。”哈伯有些尴尬,解释道:“质量确实不错,取得的战果也超过预期,只不过收集数据并整理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我的性子比较急,急于分享这个好消息,便没有等待报告直接开飞机飞了回来。”

    程诺揉揉鼻子:“我看分享消息是假,催促供货是真吧?”

    哈伯厚着脸皮道:“哪有假?这两个都是真的,只不过眼下帝国军队确实急需化学武器。”

    程诺耸耸肩,两手一摊:“但实验报告没有给我,咱们的合作出现了裂痕,让我很难维系啊。”

    哈伯思索一会儿,最后咬咬牙说道:“我愿意以双倍的价格进行收购,只要你能尽快交付,作为我们德意志帝国的朋友,绝对不会让你吃亏。”

    程诺表面上依旧是不为所动:“钱是挣不完的,比起这些,我们更在乎实验结果和数据,有了它我们才能研发出更好的武器,这是金钱买不到的宝贵财富。”

    当然,更为真实的原因则是程诺这次赴欧所携带的化学武器数量并不算多,经过前面的几次交易,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也就剩下点仓底。

    别说两倍价格了,就是二十倍价格,程诺也做不了这个买卖。

    就算是为钱心动,非要做这个买卖,直接从国内出发进行远洋运输来到欧洲,时间上也来不及,届时德国早就被干趴下了,武器全得砸在手里。

    听闻此话,哈伯更着急了,原地转悠两圈后,来到程诺面前说道:“我以化学家身份进行担保,只要实验报告一过来,立面转交到你的手里,并且还可以持续进行完善,中间别的行业技术、资金这都好说。”

    话说到这份上,不是程诺提供的化学武器有多么先进,使用效果有多么非同寻常,实际上还是因为表面上程诺能提供大量可直接使用的化学武器,免除生产阶段这一占用大量时间的过程。

    眼下决定一战成败走向的战役即将爆发,战场上的缺口越来越大,留给哈伯等人进行研发、生产的过程严重不足,此时程诺的价值被无限放大。

    就像那句话说的:不把钱拿来建设国防,是准备后面用来战败赔款的吗?

    哈伯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紧盯程诺的双眼:“只要你愿意提供化学武器,我们甚至可以提前交付一半的订金,你想要什么技术,我们都可以替你出面解决,保证让你有一个满意的答复。”

    眼瞅着直钩还能钓上鱼,并且这鱼怎么甩都甩不下来,饶是程诺觉得自己已经哄骗的过分了,也想最后再压榨一笔,脸上瞬间喜笑颜开:“好说,好说,眼下我们正好需要一些化工技术,尤其是农药方面,咱们可以探讨一下……”

    兴许是车间内的古斯塔夫等人等得着急了,主动出门去看看为什么程诺还没有赶过去。

    没想到刚好看到哈伯与程诺进行交易,以为被人截胡的古斯塔夫,立马扯着嗓子吆喝道:“我亲爱的朋友,怎么还没过来呢,航空发动机就等着你过来点火呢。”

    程诺立马抬头,对着古斯塔夫热情道:“抱歉抱歉,我这边临时有点事,马上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