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学阀 第一百零三章 熙熙攘攘 皆为名利(1/2)

    “程教授啊,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叶某代表整个天津卫商会,向留法勤工俭学会捐款一万元,专门支持这些学子前往泰西之国学习先进知识文化,帮助咱们的华工落地生根。”坐在太师椅上,叶登榜不急不缓地喝了一口茶,伸出一个指头:“如果可以,天津卫的商会甚至还可以联系法兰西那边的商人,为咱们的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之岗位。”

    坐在另一把太师椅上的天津商会二把手卞荫昌,一脸和善道:“金钱开道,那些红毛鬼也是很好说话的,何况咱们能留学的学子都是高素质、有文化,不比他们本地乡下人,大字儿不识几个,可强上太多了。”

    叶登榜换个了姿势,斜靠在椅背上:“近代诸国忙于大战,饶是法兰西作为老牌强国,大批青壮也不得不喋血于沙场,故而从我们国内募集大批劳工,前去支援,但这些人只会甩膀子卖力气,哪里懂得叽里呱啦些鸟语,所以咱们学生到那里可以做翻译之工作。”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国参战后伤亡不少,我们作为协约国的一方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法国工部还是从我们这里招募了大批华工,前后通过各种渠道前往法国的,共计约十五万人。

    虽然过来的华工基本上都是干些挖战壕、送军需的体力活,但这么多人语言不通、风俗不近、饮食差异,管理起来是个大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法国政府也想着开展法文教育,开办化工学校用以解决“语言不通”“习惯不谙”“应用于工艺之不足”等问题,“以达于幸乐正当之人生”。

    因此,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天津商会联想更多的是“勤工”,对于程诺他们想的那样去“助学”,反而没考虑那么多。

    之所以一上来就抛出各种优惠条件,除了对于程、张二位教育学者身份的敬重外,还有以退为进的想法,意思是说我先把好处拿出来,证明商会支持你们的教育。大家都是圈里人,讲究的就是脸上一张皮,堵住嘴后还开口,可就不厚道了,传出去也会让人说闲话。

    摩挲着扶手,程诺笑道:“商会的心意我替留法勤工俭学会心领了,只是这钱我们不能收。”

    茶杯已经被端到半空中,听到这话又把它给放了下来,张伯苓小声道:“致远啊,莫不是嫌钱不够?一万元已经不少了,前几个月法兰西政府支持的华工学校,掏的钱还没这个多嘞,咱们最好是见好就收。”

    程诺轻轻拍拍他的胳膊,示意其放心,高声说道:“在我看来天津商会能直接拿出一万元来帮助学生,已经是非常慷慨,足够北京城一户平民之家一百年的染料灯火费,倘若学生们知道后一定会非常感谢,未来进入高卢求学会少走一些路,可即便是这样,我还是准备把这个好意给谢绝了。”

    叶登科不解,皱着眉头问:“如果不是为了募集教育资金,那程教授此次过来,所为何事?”

    程诺卖了个关子:“叶会长,以你经商多年的眼光来看,中华火柴厂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叶登科虽是不解,但思索过后还是给出了他的看法:“前途一片光明,把它看作一只会下金山的母鸡也未尝不可,以目前的势头来看,打遍华北同行无敌手。”

    说完这话,在心里还是默默把对程诺的评价调低了一个档次,一个大有前途的教育家,不好好做桃李满天下的大事,如今偏偏走了歪路,心思掉进了钱缝,当真是蝇营狗苟兀穷年。

    程诺低头笑了笑,说道:“我相信叶会长的眼光是不会骗人的,未来的利润只会更大,但我现在想拿出来一大部分,分给诸位,叶会长觉得如何?”

    “咳咳咳。”那边刚端起茶杯,准备喝上一点的卞荫昌被呛个半死,小半天才平复过来,没顾得上半湿的袖口,赶紧问道:“程教授,我没听错吧,伱这是要出售中华火柴厂的股份,还是想直接给卖了啊,可要三思啊,卖再多将来可都能挣得着钱。”

    张伯苓也赶紧拉住他,脸上带着焦急:“致远,你这是要疯了啊,我可听说那火柴厂最近已经开始挣钱了,就连那英国佬都嘴馋的不行,你怎么舍得把他给卖了,可别告诉我之前说的送钱是给这么送的。”

    叶登榜见多识广,历经改朝换代,按理来说再大的事能有这个大,应该不会吃惊,可碰到这种给钱都不要,还往外撒的行为,还是表示不能理解:“程教授,如果家里有急事需要钱,我相信凭借你的身份地位,随便张张嘴,自然会有人抢着送钱巴结,犯不着直接把金鸡给杀了。”

    程诺摇摇头,喝了口水笑道:“非也,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我程某当然不会去做,我想再问一下叶会长,你认为中华火柴厂之所以能在一众洋货中杀出一条路来,靠的是什么?”

    叶登榜不假思索:“唯技术耳。”

    程诺拍手称道:“对了,我这里卖的就是技术,让更多人跟着中华火柴厂一起发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卞荫昌闻之,呼吸急促道:“程教授是说,愿意开诚布公,把这种先进制备的技术都公布出去?”

    程诺点点头:“当然了,制备火柴的原材料我们都有,可在中华火柴厂之前国货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就是追不上洋货,在我看来就是技术不行,所以我们特意高价挖来数名洋人,私底下研发数年,终于突破技术难关,甚至还要反胜一筹,未来就是我们国货的天下了。”

    在这里,程诺特意夸大技术攻关的难度,为的就是给人一种得来艰辛不易的感觉,抬高中华火柴厂的身价,免得真正技术分享时,让人觉得来的太容易,没那么珍惜。

    听到确信的消息后,卞荫昌眉开眼笑:“如此甚好,我们火柴制备行业在技术上就不会再被人掐着脖子,产量质量提高上去,价格自然就被打了下来,平民们日常生活就能少花上一笔钱,虽然不多,可时间长了算下来也是不少的节省。”

    叶登榜考虑的更多一点,慎重道:“我们那么多同行都没有攻克的难关,中华火柴厂做到了,这其中想必一定吃了不少的苦头,这技术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拿出来吧?”

    程诺双手交叉,翘着二郎腿:“升米恩斗米仇,古人曾讲生意场上如战场,虽然有些夸大,但总归不是儿戏,所以我们自然有着自己的规划。”

    “请讲。”

    “中华火柴厂还会按着既定的计划,稳步发展,同时我们也会向外出售制备的各种原材料,如氯酸钾、赤磷、硫磺、二氧化锰等等,就是大型机械,只要钱到位,都可以商量。”

    “可有入场门槛?”

    “当然,非国人独资不卖,查有坑蒙拐骗不卖,查有欺压良善不卖,最重要的一点,每年要拿出一部分利润办教育,这次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就是门槛。”

    自己辛辛苦苦找部下研发出来的东西,程诺当然不会轻易地拿出来,那样只会把东西弄得太廉价,不珍惜也就算了,还有极大可能去资敌。

    一家独大确实能挣到钱,但问题是火柴行业本来就不大,利润薄,纯手工也能搓出来,顶破天也就那么点钱,谁还能多买些这玩意烧着玩呢。何况程诺发展这个的初衷也是不想生活必需品受到洋人管控,降低人民生活成本,但仅靠他一人之力,短时间内很难铺设到全国,未来能覆盖住整个华北地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干脆只做上游产业,供应原材料和机械,把高附加值的利润拿走,剩下的交给市场,设置门槛筛选合作商,省的人眼红,背后捅刀子。

    看到有利润可图,天津商会的这些商人们的动作立马快了,少了许多假客套,多了许多真诚心,接到商会电报立马从各地赶了回来,甚至不是本地商会的,也要托人过来参加。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众人相聚在天津商会门口,看着墙上的告示,各怀鬼胎。

    “哎哎哎,李癞子,不容易,你还活着呢,我得有大半年没见着你了吧?”

    “瞧这话说的,你安福子不好健在的么,我就算死也不能死在你前头不是,多晦气啊。”

    “少跟我扯犊子,上次从我这进的货,尾款怎么到现在还没付给我,怪不得叫你李癞子,我一开始还寻思你人虽然丑了点、挫了点、矮了点,还也没长癞子,怎么取这个外号,原来是赖账赖的啊,大家伙说是不是啊!”

    旁边多的是看热闹的,都怀着死道友不死贫僧的想法,有笑话自然不会错过,纷纷起哄:“是啊,可不就是么。”

    “去你大爷的,安福子你不讲情面可别我不客气,上次卖我的鱼油蜡,各位爷猜猜怎么着,里头全是泥,就外头一层蜡皮子,亏不亏心啊,你们说说这个,哪家不长眼的还给他扶尾款,不偷摸让他放放血就不错啦。”李癞子见状也是破罐子破摔,将两人的勾当全给交代出去。

    这下倒好,来这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两人谁也混不下去,程诺他们连门都没让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