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学阀 第九十章 德、赛先生(1/5)

    为什么《新青年》办不到的事,《国民》杂志就能办得到,其实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商务印书馆有求于科学院,而不像钱玄同他们有求于书馆。

    而当时《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排头兵,商务印书馆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自然是与其接触的越少越好,倘若两者合作,那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以强扶弱,于书馆不利。

    历史上《北京大学月刊》也是先于《新青年》使用汉字横排方式,也是因为两者是强强合作,原本困难重重的事情看上去也变得易如反掌了。

    次日程诺赶往商务印书馆去找张元济,刚把话撂下就立马受到了欢迎。

    「致远老弟啊,今儿我仗着年龄大,要是不嫌弃就叫我一声老哥吧,什么张经理啊太见外了,咱哥儿俩之间用不着这么生分,你说是吧?」说着话,张元济拉着程诺的手就不放,眼里的那个热情啊让他这个大老爷们都受不了。

    「张经......嗷嗷,张老哥,那老弟我就多多拜托老哥了。」程诺将手悄悄抽出来,本来还想叫张经理的,看到对方皱眉赶紧改口:「咱们合作的事还长着嘞,坐下来慢慢谈。」

    「这才对嘛。」张元济眉毛一舒,笑起来下巴显得更小了:「伙计,去割几斤羊肉,再叫两个锅子,打二斤烧刀子,今天中午跟我这小兄弟喝个肚儿肥。」

    果然,在中国绝大多数的生意都得在饭桌上签订。

    耐不住热情,两人便在商务印书馆的后院坐了下来,推杯换盏间就把合作的细节给敲定下来。

    程诺这次长了记性,喝酒前先垫补些凉菜,免得喝酒伤胃:「张老哥啊,按理来说横排出版读物是逆着众多读者来,为何咱们商务印书馆这次答应的这么干脆?」

    张元济往锅里下着肉片,说道:「老弟你有所不知,虽然在国内市场份额内,出版占十分之六,印刷占十分之三,但周围也是群狼环伺啊,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所谓船小好调头,船大好顶浪。它时时需要面对中华、尹文思等中外出版、印刷机构的商业竞争,它必须应对时代的变迁,提前研判可能的商机,以求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张元济执掌商务印书馆期间,经营理念一向稳健,既要在营利和传承、革新文化之间求得平衡,又要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正因为如此,商务以及中华这样的大型出版机构在新文化运动中反倒不如小出版社如亚东图书馆、群益书社等表现抢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