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原始道教(2/4)

孙恩更是被誉为南方道教第一人,是当时公认的天下第一人,威望更甚如今的散人宁道奇。

这样的盛景自孙恩破碎虚空之后,戛然而止。

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兴的道派,如崇灵宝经的灵宝派、崇上清经的上清派、崇三皇经的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天师道一家独大的场景不再。

北魏道士寇谦之,改革北天师道,并一度让北天师道成为北朝国教。

南方天师道虽经陆修静改革,但因孙恩破碎导致典籍遗失,从而很快被上清派和灵宝派的兴盛所遮掩,而逐渐不显于世了。

宋行通过老君观调查,发现南方天师道并非不存于世,依然有小部分传承者隐姓埋名留存世间。….巴陵事毕后,宋行一行并未赶回青羊山,反而在中途换了个方向,沿颖水向东,朝着项城而来。

项城在南北朝时期,还是一座废弃的城市,那时的项城有个不算好听的名字,叫做边荒集。

到了隋朝时期,隋文帝重建此城,才更名为项城。

宋行得到的消息,项城之外的尧山之上,就有天师道残存的传承。宋行此行的目的,就是得到天师道传承的典籍,借此突破黄天大法第九层。

尧山,又称石人山,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

《山海经》之《中山经》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其草多竹;其兽多豹、虎、鹿、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