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六十二章 《平缅事宜》(1/4)

    “把皇店的盐茶酒煤都好好算清楚,我看你们就是闲的,积了这么多文册!”

    齐王府内,当曹化淳坐在偏殿之中,端着一杯茶细细品茶的时候,在他面前的是鸡飞狗跳的上百掌事太监。

    这些太监身后是数百名正在敲打算盘的王府书吏,拨打算盘的声音不断地在殿内回响,比户部都热闹。

    王承恩不在此地,他在偏殿隔壁的另一处偏殿,处理着关于官场、化肥场、饲料场和水泥场的事情。

    至于御马监的田赋、皇店、盐场、酒场、茶场、纺织场、粮仓,以及船厂,这些原本由朱由检和王承恩分担的事情,都汇集到了他一个人身上处理。

    这些事情虽然繁杂,但曹化淳却处理的井井有条。

    眼下已经是正月十五,距离正旦节过去了十五天,而这一日也是大明全年唯一不宵禁的一天。

    曹化淳听说了晚上朱由检要外出,因此忙着在黄昏前把御马监今岁的预计收入算出来。

    从正旦到元宵,在他的催促下,御马监的诸多掌事总算赶在黄昏前把御马监的预计收入给算了出来。

    拿到汇总的他,马不停蹄的去找王承恩,和王承恩一起带着两本汇总赶往了王府的存心殿。

    两人奔走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齐王府内,背景是高大的城垣和四个城门。

    这些城楼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金涂铜钉,俨然是皇都南京应天府紫禁城的缩影。

    路过的宫殿,基本清一色的都是窠拱攒顶,中画蟠螭,饰以金边,画八吉祥花。

    殿中的座位用红漆金蟠螭,挂帐用红销金蟠螭,座后壁则用画蟠螭彩云。

    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殿门庑及城门楼皆覆以青色琉璃瓦。

    府内宫殿室屋八百间有奇,廊房饰以青黛。

    和两人一起忙碌的,还有王府内的书吏,兵丁,以及内廷的婢女们。

    毕竟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按照传统,在这一日,普天同庆欢度佳节,大家都会张灯结彩,点起彩灯以示庆贺。

    这不仅仅是街道上张灯结彩,便是王公贵戚,贩夫走卒的家中也都挂上了一些装饰的灯笼。

    杨媛爱命人置办了三万多个灯笼,各不一样,分别挂在了王府之中。

    存心殿的广场面前,婢女们用绳子和木棍支起了上百条悬空绳,随后一一挂上灯笼。

    内廷里忙的不可开交,曹化淳和王承恩只能加快脚步,带着奏疏快走进入了存心殿。

    “殿下千岁……”

    “起来吧。”

    存心殿内人头攒动,里外都是忙碌的人,而朱由检则是抬着双手,任由有些婢女为他换上了一套喜庆的红色圆领袍。

    发髻梳理,金冠玉簪,好不容易穿好圆领袍,一条价值千金的玉带又被跨上。

    到了这里,朱由检才转身看向了二人,而二人也上前递上了汇总的文册道:

    “殿下,这是今岁官场的预估岁入。”

    “开年十五天,便把预估算出来了,倒是辛苦你们了。”

    朱由检的脸上阔别许久,终于出现了洋溢的笑容。

    曹化淳的回归,以及朱由校的分担,这些安排让朱由检的工作量减轻了五分之二。

    尤其是曹化淳的回归,在他抵达齐王府之后,朱由检每日处理奏疏的数量,直接下降到了五百多份。

    以他的速度,大概只需要四个半时辰,就能处理完这五百多份奏疏,剩下的七个半时辰,都可以用来睡觉和休息。

    因此,劳累了几年的朱由检,也稍微拾回了一些朝气,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他打开了汇总,大致看了一眼。

    总的来说,灾情对北方的伤害,已经很难提升了。

    尽管正旦节以来,湖广、四川、南直隶的一些地方都没有下雨,但顶多也就算是小旱,凭借当地的水利和河流,足以抵抗。

    至于北方的旱情烈度,比起去年来说也降低了一些,陕西的汉中、西安、凤翔一带最少下了一场雨,而山西的太原府也下了雨。

    便是北直隶虽然没有下雨,但一些河流的水位也开始略微回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