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国君(2/5)

然后跪安、起立,走几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个红边白心很厚的毡垫上奏对。

奏对完毕,皇帝说:

“你下去吧。”

于是官员起来跪安,面对皇帝倒退几步,转身出门。

如果在奏对时有谢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说:

“谢皇上圣恩。”

如果在奏对时说错了话,就摘下帽子,以头碰地一下,表示承认错误。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见皇太后时,进门要跪安,退下时也跪安。

太监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嫔等主位启奏,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辈见长辈,奴仆见主人,都要跪安。

跪安的姿势和请安的姿势,相同部分是先端正姿势,左腿向前迈步。但跪安时右腿须全跪,然后左腿也跪下,右腿随即起来,左腿也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这一连串的动作要节奏均衡,不可慌忙,不可拖拉。其他和请安的要求一样。

穿朝服、吉服,行大礼,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的仪节。

一肃是一次肃立。

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

三跪当然就是各三次。

三叩和九叩的区别也是次数的区别。

穿朝服、戴朝冠时的叩首和男子一样。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钿子,则跪下之后不叩首,只以右手扶两把头翅。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肃”。

这个动作和女子请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势,慢慢地一直下跌到底,再慢慢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

也是要求不弯腰,不低头,两肩平稳,腰板笔直。

那么国君又是如何?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

“若夫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则其徽美未殊也,而世典咸漏焉。”

“国君即位逾年而后改元者,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

“天子之别子,封为国君,奉其先君为所出王。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

上古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

上古时代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

大秦帝国,秦王嬴政统一龙辰大陆,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这些人,开创了国君的时代!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皇为上,帝为下!”

古人所说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最早所谓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

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

“帝”原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

上古时代,千古一帝的大秦帝国国君,嬴政!他统一大陆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上古时代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王”、“后”或单称“皇”、“帝”,如:帝尧、帝舜、夏后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

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嬴政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决定兼采“皇”、“帝”之号,将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称为“皇帝”,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